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2)

时间:2014-10-23 16:23 点击:
2)子粒发芽法。小麦蜡熟期田间另取样,每个品种取20个主穗,常温晾干后脱粒,挑选300粒饱满健康的子粒,用1.0%NaClO溶液表面消毒,药液冲洗干净后置于培养皿中,每150粒为1个重复,培养皿底垫1层滤纸,加入适量无

  2)子粒发芽法。小麦蜡熟期田间另取样,每个品种取20个主穗,常温晾干后脱粒,挑选300粒饱满健康的子粒,用1.0%NaClO溶液表面消毒,药液冲洗干净后置于培养皿中,每150粒为1个重复,培养皿底垫1层滤纸,加入适量无菌水置于室温下发芽,并保持滤纸湿润[2]。分别在2、4、6 d调查发芽种子数,种子胚根突破种皮计为发芽,以6 d计算发芽率。

  1.3 田间管理及天气特点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10月上中旬机犁机耙各两次,随耙每公顷施过磷酸钙750 kg,尿素300 kg,氯化钾150 kg[3]。10月25日人工开沟条播,11月4~5日出苗。1月下旬每公顷用佳禾爱锄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270 g和6.9%骠马水乳剂750 mL对水450 kg喷雾,防治麦田单、双子叶杂草,1月底每公顷追肥尿素75 kg[4]。根据耐渍试验要求及天气干旱状况,在分蘖期或孕穗期进行灌溉,试验地灌水至畦面。5月下旬收获。

  2011-2013年2个生产年度,播种期天气干旱,局部种子出苗受到影响。分蘖和拔节期间以阴天多云为主,气温偏低,多数品种拔节期推迟。抽穗和扬花期晴天气温高、期间有间断小雨,对小麦抽穗扬花有利[5]。灌浆前期晴好天气对灌浆有利,中后期遇降雨及高温天气,造成根系和功能叶早衰,成熟前的风雨天气导致部分品种不同程度倒伏及穗发芽现象发生,影响千粒重、容重[6]。2013年小麦中后期叶锈病普遍发生但程度较轻。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生育期渍害(湿害)表现

  2.1.1 黄叶 分蘖期各参试品种黄叶发生等级为1~2级,发生率在0%~10%之间,其中,襄麦25、襄麦55、瑞星1号发生率均是0%;扬麦158、西农979、郑麦9023发生率较高,均是5%,发生率最高的是衡观35、鄂麦352,均是10%。灌浆结实期各参试品种黄叶发生等级为1~3级,发生率为0%~50%,其中,襄麦55、鄂麦352发生率最低,均是0%,襄麦25、扬麦158、衡观35、郑麦9023发生率均是5%,较高的是瑞星1号,发生率是10%,最高的是西农979,发生率是50%。

  2.1.2 死苗 分蘖期各参试品种死苗率为0%~8%,其中,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鄂麦352、郑麦9023死苗率均是0%,瑞星1号、郑麦9023死苗率均是5%,衡观35、西农979死苗率均是8%。灌浆结实期各参试品种死苗率为0%~10%,其中,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鄂麦352死苗率均是0%,瑞星1号、郑麦9023死苗率均是5%,衡观35、西农979死苗率均是10%。

  2.2 植株生长发育动态

  2.2.1 单株叶龄、分蘖及根系发生 各参试品种的分蘖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分蘖高峰期在9~10叶龄之间,此后小分蘖或无效分蘖死亡。各参试品种的根系发生随叶龄的增长而增加,至旗叶即12叶期达到峰值,为38.6~61.3根,其中,襄麦25根数最多,为61.3根,鄂麦352、襄麦55、衡观35、扬麦158、郑麦9023、瑞星1号根数较多,分别为60.1根、56.9根、55.9根、54.7根、50.2根、48.3根,最少的是西农979,为38.6根。

  2.2.2 群体茎蘖数 参试品种的基本苗每公顷为186.0万~210.0万,其中,郑麦9023、扬麦158基本苗每公顷均为210.0万,并列第1位,较高的是襄麦25、瑞星1号、鄂麦352、襄麦55,每公顷分别为208.5万、207.0万、201.0万、196.5万,较低的是西农979、衡观35,每公顷分别为192.0万、186.0万;参试品种的最高苗每公顷为1 033.5万~1 347.0万,其中,襄麦25最高苗每公顷为1347.0万,居第1位,较高的是鄂麦352、西农979、襄麦55、衡观35,每公顷分别为1 278.0万、1 276.5万、1 245.0万、1 129.5万,较低的是扬麦158、郑麦9023、瑞星1号,每公顷分别为1 104.0万、1 080.0万、1 033.5万。

  2.2.3 株高 参试品种的株高为74~93 cm,其中,西农979株高为74 cm,表现最矮,衡观35、瑞星1号、郑麦9023、扬麦158、襄麦55、襄麦25株高较高,分别是75、80、87、90、91、92 cm,鄂麦352株高最高,为93 cm。

  2.2.4 生育期 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00~204 d,其中,郑麦9023、西农979的全生育期均为200 d,表现早熟,较早熟的品种为襄麦25、襄麦55、扬麦158,全生育期均为201 d,衡观35、瑞星1号的全生育期均为202 d,较晚熟的品种鄂麦352全生育期为204 d。

  2.3 产量性状

  2.3.1 产量 参试8个品种每公顷产量为5 722.5~6 828.0 kg,其中,襄麦25每公顷产量6 828.0 kg,居第1位,产量较高的是襄麦55、瑞星1号、扬麦158、衡观35,产量较低的是鄂麦352、郑麦9023,产量最低的是西农979,每公顷产量为5 722.5 kg。

  2.3.2 有效穗数 参试品种有效穗数每公顷为496.5万~594.0万,其中,衡观35每公顷有效穗数594.0万,居第1位,每公顷有效穗数较高的为襄麦55、西农979、襄麦25、鄂麦352,每公顷有效穗数较低的为郑麦9023、瑞星1号,扬麦158每公顷有效穗数最低,为496.5万。

  2.3.3 每穗粒数 参试品种每穗粒数为36.1~44.6粒,其中,鄂麦352每穗粒数是44.6粒,居第1位,每穗粒数较高的是衡观35、襄麦55、襄麦25、扬麦158、瑞星1号,分别为43.4粒、42.6粒、42.4粒、42.2粒、40.1粒,每穗粒数较低的是西农979、郑麦9023,分别为39.3粒、36.1粒。

  2.3.4 千粒重 参试品种千粒重为31.6~38.3 g,其中,瑞星1号千粒重为38.3 g,居第1位,扬麦158、襄麦55、襄麦25、郑麦9023千粒重较高,分别为34.8、34.5、33.6、33.4 g,鄂麦352、西农979、衡观35千粒重较低,分别为32.4、32.0、31.6 g。

  2.4 穗发芽敏感性分析

  2.4.1 穗发芽试验结果 参试8个小麦品种进行的整穗发芽试验结果(表1)表明,处理2 d平均穗发芽率为23.2%,最低为4.7%,最高为49.6%;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10.0%;1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5.0%。湖北省近年选育或引进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襄麦25、襄麦55、鄂麦352、扬麦158等穗发芽率都小于10.0%,表明湖北省近年选育或引进的少数小麦品种能抵御当地一般的收获期降雨天气,而引进的大部分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瑞星1号、西农979、衡观35的穗发芽率分别为21.0%、38.2%、48.0%、49.6%,论文格式表明这些品种不抗穗发芽[7]。处理4 d平均穗发芽率为40.1%,最低为11.7%,最高为79.6%;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20.0%,3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14.0%,襄麦25穗发芽率最低,为11.7%,表明各小麦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有限。处理6 d平均穗发芽率为55.6%,最低为15.1%,最高为98.0%;4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小于20.0%;襄麦55穗发芽率最低,为15.1%。经综合分析,襄麦25、襄麦55、鄂麦352等3个主导品种的穗发芽率较低,当地主推品种大多具有一定的抗穗发芽能力,但不能抵御收获期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