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排放温室气体总量,提出了低碳概念。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当前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低碳旅游;国内;国外;启示 一、国外研究述评 国外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比我国要早很多,存在很多文献,在此方面的研究重点是衡量旅游过程中的碳排放总量,所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意义。 1、气候变暖与低碳旅游 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越来越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关于旅游温室气体的研究也出现了很多文献。Ghislain Dubois等预测法国到2050年,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 Sabine Perch-Nielse等为了测算瑞士旅游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建设了一套专业体系,将旅游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密度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进行了比较,而且进一步将瑞士旅游业产生的温室气体与欧洲不同国家进行了比较,展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在这些文献当中,很多专家学者都已认识到碳排放的重要性。 2、旅游交通与碳排放 首先分析国外研究旅游业的起点,很多专家都是从研究旅游交通开始的,Stefan Gossling认为,旅游业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应该主要是能源利用方面[3];Paul Peeters等研究了欧洲旅游业中,由于交通问题带来的环境影响,他们认为,要想使欧洲旅游的外部成本下降,那就应该减少旅游航空和洲际旅游对环境带来的影响。To1研究了碳税对国际旅游的影响。Mayor和Tol研究了英国航空税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对游客人数的影响[4],还研究了欧美开放航空条约以后,在国际旅行和碳排放方面造成的影响。Tzu-Ping Lin研究了台湾五个国家公园旅游交通的碳排放总量,提出了在控制碳排放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定的管理办法,利用价格调整的办法,增加交通负载因子,鼓励游客转变旅游交通方式,以乘坐公交车出行最佳,另外,还可以选择离家最近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大量减少旅游交通带来的碳排放总量。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低碳旅游的研究,很多都是利用测量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的办法,在理论上对低碳进行研究,而都没有关注到低碳理念在省域旅游产业战略发展这一方面。 二、低碳旅游国内文献研究状况 第一个阶段,将其作为生态旅游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刘萧认为,低碳旅游就是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在低能耗和低污染基础上的绿色旅游。不但对如何应用旅游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明确规定了旅游者和旅游过程。它提倡旅游过程中的食物、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注意节省能源,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减少碳排放,创建节约型社会。周梅认为,低碳旅游就是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提出低碳旅游不是孤立的[5]。 第二个阶段是以生态旅游为内容的发展阶段。蔡萌和汪宇明认为,不管是生态旅游还是低碳旅游,两者的核心内容都是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意识的宣传,生态旅游强调人与大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不应破坏大自然的景物,做到保护环境。两种观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因此,两人认为,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都能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6]。第三个阶段是特点鲜明的发展阶段。黄文生认为,低碳旅游是基于低碳经济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与生态旅游不同。马英九认为,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一个分支。旅游业是一个全面的、开放的、涉及内容广泛的发展行业,要求公众必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低碳旅游是应该提倡的。郑琳琳和林喜庆认为,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有着广泛的联系,两者的目标都是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阶段,认为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有效补充方式,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蔡萌和汪宇明认为,为了表现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旅游在旅游吸引物、旅游设备、旅游体验环境、旅游消费等方面应用低碳技术、碳汇机制和低碳消费方式等。指出了要想实现低碳旅游,则可以应用四种方法,创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提倡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培养碳汇旅游体验环境[7]。杨荷卿认为,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推进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新时期发展中,要将低碳旅游和低碳生活作为一种重要发展战略,在旅游方面提出了三个重点,转变当前旅游形式、消除奢侈浪费现象、推进旅游智能化发展[8]。 第四阶段,尝试建设低碳旅游景区。黄文胜认为,建设低碳旅游景区,可以表现低碳旅游系统的综合性,创建低碳城市,可以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有力推进低碳旅游城市的建设[9]。王润、刘家明、田大江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研究了低碳旅游设计要点,分别自旅游住宅、旅游交通、旅游活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在旅游交通规划中,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交通布局模式调整,二是交通组织模式调整;在设计低碳旅游建筑时,自容积率、建筑朝向、日照与窗墙比、新能源利用、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 [10]。 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中,应该大力重视测量旅游碳排放,为了使国内低碳旅游的研究有所进展,应该与国外专家学者开展广泛交流,认真研究各种数据,有效应用交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力求在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低碳旅游深入研究。政府应该与有关部门、企业加强合作,同时在政策、财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想取得一定成果,则要求政府、旅游产业和旅游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使低碳旅游研究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廖忠明,王国权,卢志红,刘良源.发展低碳旅游经济[J].江西科学,2010,28(3). [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3]郑琳琳,林喜庆.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l).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城市: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标杆[J].旅游论坛,2010(03). [5]杨荷卿.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旅游[J].亚太经济时报,2010(8):25-26. [6]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11). [7]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