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它既受大学扩招、工作单位二元对立、大学培养机制不合理等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毕业生的自身素质等个体因素的影响,从体制和毕业生自身两方面分析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结构性因素;体制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社会学探讨 收录日期:2014年3月4日 随着大学扩招的进程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般大众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了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它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与之对立的观点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只是社会的表象,从根本上说,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大学生失业是暂时性的人才供需结构不协调,是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在笔者看来,大学生就业难是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它是由多种因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互动造成的。就业难问题的形成既与当前的教育政策、体制等结构性因素有关,也是与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分不开的。下面,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问题进行几点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结构性因素 (一)大学应不应该扩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持续下滑:从2005年的76%降到了2010年的65.6%,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解决毕业生就业不足的问题,教育部呼吁大学生应该把自己定位于普通的劳动者,就业要面向基层、面向西部,社会舆论也往往把大学生就业难的矛头指向高校扩招。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教育部2006年放缓了高校扩招的步伐。表面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高校的扩招,但从深层次上看,高校扩招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国家25~65岁人口中大学文化的比重在20%左右,而我国2005年该年龄段人口中大学文化人口只占7.2%,只有中等收入国家的65%。从人均教育年龄来看,我国2005年人均8.3年,低于世界同期均值11年。1999年扩招以前,我国适龄青年的大学入学率不足10%,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许多与我国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高等教育规模,不仅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长期以来,我国具备大学文化的人口比重的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国外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仍有很大的扩招空间。 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生失业是很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但在我国之所以就业难问题得到如此的关注主要是由于高校扩招步伐过快,家庭对子女工作的期望值高,导致高校扩招前后就业反差过大,社会反应过于强烈的结果。因此,高校扩招,不仅是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在普及初中教育后,我国针对高中(或同等学历)教育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偏小的矛盾做出的历史性决策,高校扩招是历史性的抉择。 (二)城市工作单位的二元对立结构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率低的根本原因。上大学就是为了在城市能够找到一分正规的工作,而当前工作单位的二元对立使很多大学毕业生的这种愿望落空。这里所说的工作单位的二元对立主要是指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的对立。从各个部门劳动力所能享受的待遇来看,中国城市就业单位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一个二元结构。在城市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是高工资和享受完备的福利,在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一般是低工资和享受不完备的福利,这两种部门存在巨大的收入和福利差距。 当前最能吸引大学生的是石油、电信、铁路、电力、汽车、金融等行业,但是这些大部分是垄断行业,在招聘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模糊性。并且当前这些部门近亲繁殖严重,招聘劳动力存在不公平性。加上现在正规部门的相对规模在下降,本来雇佣的人会减少。另外,国有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力,在新增职工中,也以合同工、临时工的名义雇佣劳动力,只招收少部分享受高工资、高福利的正式职工。并且是进入正规部门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从过去的中专大专,到现在的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从过去的一般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的重点大学毕业生,甚至海归生。现在进入正规部门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在下降,也就是说,读了大学也不一定能进入正规部门就业。 另一方面,本应该吸收大量大学毕业生的非正规部门,由于没有健全的用工制度、合理的工资和福利体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其待遇对大学毕业生还是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学毕业生迫不得已才去民营、私营单位就业。调查显示,2010年毕业的已就业的大学生,只有16.3%到私营企业,9.5%到三资企业就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目前有4.7%的本科毕业生和2.7%的研究生到私营个体企业就业,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含外资)在我国GDP中的比重约占65%,随着近些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个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数据说明了本应该吸收大量劳动力的非正规部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因而本质上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工作单位的不合理分割和就业单位的二元对立体制,他们导致经济快速发展的部门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去就业,缩小了大学生的就业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