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逆周期视野下要实行动态拨备覆盖率监管。在顺周期监管体制下,贷款质量较高,贷款损失拨备计提水平较低;但到了逆周期阶段,萧条的市场必然带来贷款质量恶化,需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经济实践证明,经济繁荣阶段时应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提高监管要求,在逆周期监管体系下就必然要降低,使商业银行在景气阶段计提的较多资金可以用于萧条阶段弥补贷款损失,从而达到“以丰补歉”之效[10]。建立健全与新增贷款超常变化相联系的动态拨备要求和额外资本要求,通过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平滑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实现总量调节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金融监管的弹性和有效性。 第七,实施差别化的监管体制与政策。金融监管会随着经济的波动性变化而适时改变。一是在顺周期时期,各商业银行应累积较多的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需要,监管部门应严格控制商业银行的跨业经营,防范金融风险在信贷市场、资本和保险等其他市场的蔓延,此时,对不良贷款率可以保持较低的监管容忍度;二是在逆周期背景下,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而推动经济的复苏,必然要适当降低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标准,要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推动商业银行开展跨业经营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资本质量上,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的占比应较高;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上更多地依赖附属资本。”[1] 第八,构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体系建设。一是商业银行要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二是要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强化风险管理,努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三是要不断改善金融产品的运营管理,实施灵活与针对性的信贷模式。四是要建立健全逆周期背景下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使金融体系中的周期性不良贷款、各种跨境资本流动和资本投资风险、流动性过剩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现象和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监控。五是要强化审计职能。强化内外部控制与审计职能,建立内部制衡机制。六是改进激励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 参考文献: [1]蒋定之.探索逆经济周期银行业监管机制[N].保险报,2010-04-14(4). [2]马涛.平抑经济波动须缓解市场顺周期行为[N].人民日报,2012-12-29(7). [3]张存刚,胡瑜杰,张小瑛.虚拟经济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机理及其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19. [4]陶冶.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构建[J].流通经济,2012(11):121. [5]谷秀军.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具有现实意义[N].金融时报,2011-04-07(1). [6]李志辉,王颖.构建逆周期金融监管体系与维护我国金融安全[J].高校理论战线,2012(6):13-16. [7]马涛.加强逆周期调控缓解顺周期行为[N].证券时报,2010-11-03. [8]余辉.逆周期调节机制化[J].金融,2011(11):92. [9]阮银兰.后危机时代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5):55. [10]谷秀军.完善金融调控机制服务发展方式转变——访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N].金融时报,2011-03-31(1). (编辑:李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