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上海自贸区 航运中心新动力

时间:2021-05-11 17:02 点击: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8.78平方公里面积,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探索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也有利于培育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经济"升级版"。
  一直以来,有关"上海如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距离国际航运中心有多远"的讨论就从未间断过,乐观派认为,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指日可待;悲观派则表示,上海在航运服务、法律、税收、金融、文化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名不副实。随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航运金融、国际船舶运输、国际船舶管理、国际航运经纪等产业。加快发展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业务。"港航及其周边相关产业将从中获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望实现新突破。
  有力促进上海港转口贸易发展
  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为7.36亿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吞吐量报3252.9万TEU,同比增长2.5%,两者均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置。但令人遗憾的是,上海港国际中转箱量比例非常低,2012年仅为5%。与此相对的,国际上公认的几大中转港新加坡、香港和釜山的国际中转比例分别达到了85%、60%、45%。而一直以来,集装箱国际中转比例被认为是衡量枢纽港地位的重要要素之一。
  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埃森哲亚太区货运及物流业港口业务总监朱景丰认为,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给上海港口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自贸区将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整个对外贸易、加工业的升级,深化贸易和金融的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区域制度创新,倒逼腹地城市打造更好的金融政策环境、生态环境,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一个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区有助于上海港真正实现从"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转变,大力促进转口贸易的发展,使其在全球资源配置和调拨的过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港口协会会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戌源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自贸区的设立带来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将提升上海港的集装箱国际中转能力,延伸港口产业链,拓展高端航运服务,从而促进港口业的转型升级。
  按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允许中资航运公司利用自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开放港口与上海港之间(以上海港为中转港)的沿海捎带业务",此举措无疑将留住此前到国外港口中转的国内货源,并吸引东南亚等区域的出口货物在上海中转。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港的国际中转箱量同比增长36%。预计全年上海港的国际中转量将达到250万标箱,占总吞吐量的比例提升到约8%。如果未来政策进一步放开,允许外资公司开展沿海捎带,将再度提升国内港口的国际中转能力。
  上海港还计划利用其贸易便利化的优势,发展汽车物流、区域分拨中心和冷链仓储等新业态,延伸港口产业链。
  陈戌源表示,在自贸区内,港口企业还可拓展高端航运服务。试验区鼓励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对单机、单船子公司的设立没有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很多原计划在境外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完全可以放在试验区内做。此类高端航运服务的发展,将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注入金融动力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进入迈向实现2020年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尽管此前由于资金、政策、体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航运中心建设进展不尽人意,不过随着上海自贸区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上述限制或将被逐一扫除,上海航运中心将在未来获得新一轮发展。
  当前,世界航运市场正在向亚洲转移,虽然的大宗商品需求是驱动货运市场活动东移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海运企业和海事机构向亚洲转移时,没有选择上海,而是偏向新加坡。究其原因,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真虹认为,在法律环境、税收条件、政府服务等方面上海远落后于新加坡等地,而新加坡航运业的长期繁荣,离不开其采取的自由港政策。真虹表示,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影响力与港口吞吐量并不成正比。"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是伦敦的10倍,可影响却难敌伦敦。"对于如何实现航运要素和资源的集聚,提升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张卫国则认为,上海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最重要的就是和国际惯例接轨,在船舶航运管理体制、船舶注册制度、航运保险、通关制度、贸易便利化、境外所得免征利得税和薪俸税等方面效仿成熟的自由港做法。
  就在上海自贸区刚刚成立之时,10月10日,上海正式推出全新的南北线煤炭运力衍生品产品。接下来,还将推出基于国际干散货的相关衍生品产品。
  与此同时,借着上海自贸区的"东风",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沪上保险业和银行业争相做出举动。一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随着自贸区内关于贸易创新的明确,航运保险未来发展环境优越。在船舶登记制度上,区内企业可以将"洋山港"作为其拥有船舶的船籍港进行国际船舶登记,从事国际航运业务,增加船舶保险资源;此外,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沿海捎带"、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发展总部经济、"启运港退税"等一系列政策都将有利于航运保险的发展。
  据了解,就在国务院发布对上海的重大利好之时,又有两家产险公司将航运险设在了上海,目前已经有包括人保、平安、太保、阳光和永安5家公司在上海建航运险中心。目前,太保和大众保险已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分支机构,随着各项支持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更多的外资船舶管理和制造企业将落户上海自贸区,从而使上海船舶险市场的总量得以提升。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其他财险公司也必然十分重视自贸区对航运险带来的影响,会考虑在自贸区布局。而保监会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将为我国保险机构进行海外网点布局提供政策支撑,也将促进国内航运险实现专业化运营。
  各方期待出台更细化的政策
  虽然设立上海自贸区对于自贸区航运、港口、保险、金融等诸多行业将产生积极影响,利好政策有利于聚集更多的航运要素,改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而对于自贸区这一先有概念、再有论证的政策红利试验区,其政策的出台、细化、落实则是对现实、理性的回归。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对"航运企业最期待的自贸区政策创新"进行的调查显示,贸易自由化与行政精简化是企业对自贸区政策的最大诉求。其中,28.57%的企业认为自贸区应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出更多努力,28.02%的企业认为自贸区在行政程序等方面应该更精简、快速、高效,23.08%的航运企业认为税收方式应趋于国际化,17.03%的航运企业认为金融国际化是自贸区最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上海运力集装箱有限公司是自贸区挂牌当天入驻的首批外企之一,该公司总经理付伟忠说,因为首批入驻自贸区,公司的知名度提升了,这一个月不少中外企业找他咨询业务。现在,他最期待的是上海自贸区金融细则出台,希望利用这一政策开拓新业务:"本来我们主业是航运高端服务业,现在随着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明朗,将来做纯粹航运服务业,更能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进行跨境人民币的融资等,我们现在也在做业务上的准备。"
  目前,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六大开放领域、管理办法、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等各项政策陆续公布,文化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也下发通知,明确了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若干工作细则。
  但目前出台的各项政策,大多被认为缺乏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在银行开放方面,尽管已经有十余家银行获批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分行或者支行,但这些银行想要正式开业,为那些涌向自贸区的企业提供自贸区外还没有的金融服务,还需要等待各种具体细则的出台。
  因此,大家更寄希望于更加细化、更具执行力的政策。
  10月1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委于对外公布了《关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内容涉及进口飞机增值税率、加工后转销内地征收进口环节税和减免生产企业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货物的进口税以及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方面。
  另据了解,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方案细则已于前期完成审批,将于近日择时公布。据悉,方案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四个方面,都将出台实质性的具体举措。但从整体方案来看,央行仍按照风险可控,稳步推进的原则,推进创新举措。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