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印崛起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韩国政府近期首次发表的《2011年经济展望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和印度经济崛起对韩国带来的机遇大于威胁,因而要充分利用中印两国共同崛起给韩国提供的新机遇。 韩国与中印两国交流合作都是从经济领域起著作用。 (一)中国 首先要谈到中韩经济交流现状,"以经促政"是中国外交政策之一。该政策是从经贸关系出发,与其他国家关系逐步发展。该政策针对在政治上、安全上与中国会发生冲突矛盾的国家。冷战时期,中国与韩国因为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阵容,两国曾经长期彼此隔绝。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当年中国高层领导想以(以经促政)该外交手段维护国内经济建设。为此必须要跟韩国建交。相反,韩国则是,在前总统卢泰愚的"北方外交"下,韩国政府于1992年与台湾"断交",并改为和中国建交。 目前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对象国,中国则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进口来源国;中国还是韩国唯一实现了贸易顺差的贸易国。据韩国知识经济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韩贸易总额为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占韩国全年贸易总额的19.77%。其中,韩国对中国出口12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4.2%;韩国自中国进口8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6.6%,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45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92年两国贸易规模为63.8亿美元,但20年后的今天,两国贸易额已经突破2206.2亿美元(据2012.年7月基准),上涨了35.6倍。韩国出口贸易总额中,对中出口额大于对美日出口总额。无可讳言,在世界经济危机局势下,中国持续实现8%以上的快速增长,给韩国带来了反射利益。不过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有必要开拓市场多变化,提高出口竞争力。因而韩国政府正把目光转向到新兴市场经济体。特别是像印度和东南亚市场。 (二)印度 冷战时期,韩国与印度之间交流不活跃。但随着冷战结束,韩国与印度两国都从限制而选择的对外政策摆脱出来,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更加积极地推进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以美苏冷战结束为契机,当时韩国政府在"北方外交"的口号下推进了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流合作。印度则是不仅为了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而且为了扩大自己在亚洲地区的市场以及印度的安全角势,1991年纳拉辛哈·拉噢总理提出了"东方政策""经济改革",作为"东方政策"的一环,出台了如外国人直接投资条件的改善、鼓励对外贸易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1993年9月印度纳拉辛哈·拉噢总理正式访问韩国表示两国将加强经济合作。在他的访韩之前,因为印度一贯奉行了不结盟外交,所以印度在韩国和朝鲜之间保持中立。但是以他的访韩为契机,印度政府强调从务实的角度看待朝鲜半岛,要推进相关政策。这意味着印度将韩国视为经济领域潜在战略伙伴。从此韩印两国的交流合作开始逐渐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领域韩印两国贸易额到2002年达到20亿~30亿。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印度的"东方政策"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印度外长贾斯万特·辛格(JaswantSingh)2003年9月在第二届印度-东盟商务峰会上正式提到"开始第二代东方政策"。 据韩国的印度专家之一金灿完教授说法,"第一代东方政策"可以说着眼于东盟地区,第二代东方政策着眼于东亚地区,就是对东方的定义范围更扩大了。这意味着印度要关注韩国、中国、日本。同时该政策的重点可以包括从纯粹的经济问题转移到安全问题,包括对海洋安全、反恐怖主义的共同合作等。因而印度希望将推进同韩国、中国、日本等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而且希望与这些国家在政治、军事领域上加强合作。 随着印度的"第二代东方政策"的推进,韩国和印度之间经济交流合作持续显着增加。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的统计,韩印两国年贸易额从2000年的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121亿美元。韩国对印度贸易顺差在2000年3亿4000万美元提升到2009年的38亿7000万美元,短短10年,韩国对印度贸易顺差增加了10倍。目前印度是韩国的第9大出口对象国,第14大进口对象国。同时,韩国是印度的第9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主要投资集中于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业等等。这意味着因为印度经济高速增长而韩国很多企业对印度市场越来越关注。 对韩国来说,12亿人口,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印度的确是很有魅力的市场。因此韩国该协议有望在未来10年使得双方的年贸易额增长近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