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外贸发展现状 义乌外贸进出口额。义乌外贸的增长极一直在于出口,2012年义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外贸出口总值9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相比之下,进口业绩却不理想,2012年进口额为3.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出口商品结构。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义乌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得到改善。工业制成品的比例提高,初级产品相对减少。义乌目前出口的商品品质丰富,已达4202个种类、170万个单品,占联合国贸发组织公布的小商品品种种类的85%,其中以袜子、衬衣为主的纺织品,以及拉链、饰品等小商品是主要的出口产品,占所有出口产品的65%以上。 出口地区分布。从义乌海关的年度数据看,对非洲出口17.2亿美元,占19%;对拉丁美洲出口12.7亿美元,占14%;对东盟、阿联酋和印度分别出口6.4亿美元、3.8亿美元和3.7亿美元,分别占7%、4.2%和4.1%。 义乌外贸出口一直以服装、纺织制品等底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属于生活必需品和易耗品,虽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消费者会购买廉价的商品,使得义乌外贸出口再度增长,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义乌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进出口较不平衡 义乌外贸出口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12年增长尤为迅速,达到90多亿美元,而进口近几年来虽有所增长,2012年却略有下降,使得贸易顺差达到最大化。贸易顺差的持续增长加大了对外贸易的不平衡性。从长远来看,这为对外贸易的不稳定埋下了隐患。 (二)外贸主体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义乌外贸经营主体以私营企业为主。2012年私营外贸企业出口82.4亿美元,占义乌市全年出口总值的91.4%。在外贸经营主体中,流通性外贸公司又占据着很大的份额,目前义乌共有各类外贸公司3000多家,呈现出多、杂、散的格局。这些外贸企业以民营性质为主,实行的是“家族化”管理模式,财务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信息不真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致使其缺乏核心竞争力,存在恶性竞争现象,整体服务贸易水平低下。 (三)出口产品成本不断上升,微利格局难以支撑 低价竞争是义乌出口商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义乌模式的成功离不开“三低”,即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出口产品暂时难以摆脱“轻、小、低、廉、快”的属性。然而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厂房店铺租金的上涨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等,使得出口产品成本不断上升,而增加的成本又很难转移到产品的价格上,义乌出口产品利润空间本就有限,这样,许多出口企业就难以支撑。 (四)出口商品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近年来,义乌小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纷纷设置贸易壁垒。2012年7月,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和美国《玩具安全认证程序》正式启用,阿根廷禁售含有BPA的婴儿奶瓶等。近年来除了玩具行业,饰品、化妆品、箱包等行业遭遇国外技术壁垒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就玩具行业来说,欧美的检测标准几乎每半年就有变动,各项要求细化到数千个项目。一旦含量超标,企业就要面临数万至数十万美元不等的处罚。 (五)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传统市场优势受到威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息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中间商地位不断淡化,这给义乌专业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义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商户意识淡薄,认识有限。大部分经营户认为开展电子商务只是建立网站、上传商品、发布信息而已,把电子商务看成是实体市场的虚拟化,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而已。二是商品品质低下,缺乏自主品牌。义乌专业市场生产及流通的商品虽然占了电子商务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小商品大都是没有统一规格型号的非标准化产品,花色品种众多、款式不断翻新、质量不太稳定,缺少品牌。三是缺乏电商高级人才。与上海等大城市相比,义乌缺乏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行业氛围,电子商务处于初级阶段,进入门槛低,市场上的电商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 义乌外贸转型升级路径:构建七大平台 (一)构建“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保障新型贸易方式顺利实施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信息共享”的要求,把商务、海关、国税、工商、检验检疫、外汇等相关部门信息,以及市场采购、外贸代理、拼箱组货、仓储运输、报检报关等贸易环节的信息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使通过“市场采购”方式出口的产品,真正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使贸易更加便利化,同时加强贸易主体的责任意识,减少贸易摩擦。 (二)构建贸易信息服务平台,服务进出口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