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得益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虽然我国企业在近年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企业还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在许多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这也是站在经济正由数量经济到效益经济,由制造到创造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点上所应该持有的清醒认识。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企业的发展还应适应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际经济复苏缓慢
从国际看,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欧美债务危机又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使得欧美等国外需减少,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为走出困境,我国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并将消费作为最为关键的带动力量拉动经济。我国企业应该将此次危机作为机遇,以此契机进行发展模式转型,加强对国内市场的研究和拓展,利用地缘优势,在这个大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后续发展积蓄能量。
二、技术创新日益突出
虽然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从近年的世界500强行业发展趋势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技术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高技术及服务行业所受影响较小,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段,各企业也都保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比例。纵观行业产业链,以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为支撑的研发、设计、新技术应用阶段也都具有相对较高的产业附加值,保持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占据这一环节的企业多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而我国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多以规模和资源投入数量为支撑,在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方面还有相当差距。为在今后的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发展战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环境问题带来经济发展约束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过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后,已经认识到高能耗、高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我国正处于进入工业化进程的上升阶段,一些产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发展中必然受到资源环境的更多约束。作为后发国家,我们需要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思想,需要把节能减排技术,循环经济产业区域设计,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等作为发展战略加以考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一个较低限度,这给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制造业对服务能力及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现在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并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制造行业普遍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后续发展中,制造业应以发展高端产品、关键件等重点领域为长期发展战略;以提高制造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近期提升战略。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帮助客户提高收益,在提供产品的基础上提供给客户整体解决方案,在与客户的互动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市场和需求,改善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形成和提升自主技术、自主标准和自主品牌,为我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奠定基础。
五、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要求和全球化趋势
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都是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整个产业链中能够掌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使得核心资源供给、产品进入市场不受制于人,并能够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得企业能够利用不同地区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贴近目标市场。我国企业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在一些行业的关键环节资源受制于外,因而成本控制具有很大难度,一些行业并未掌握高附加值环节,产业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利润不高;大多国际化程度较低,全球化配置资源能力和经验有限,这在日后更大范围的竞争中,易处于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