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式——对钱纳里模型的参数重估

时间:2015-12-30 15:36 点击:
摘要:以钱纳里模型为基础,基于1990-2009年20年间世界149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数据,采用双对数模型,引入城市化自身时间序列变量,回归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标准型式。研究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关系型式在过去5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

  摘要:以钱纳里模型为基础,基于1990-2009年20年间世界149个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数据,采用双对数模型,引入城市化自身时间序列变量,回归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标准型式。研究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关系型式在过去50年发生了显著变化,钱纳里模型中标准发展型式已不能直接用来比较当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990-2009年间,人均GNI值位于1000~10000美元区间时,城市化率从17.78%变化至60.36%,关系匹配值也相应变化,但是城市化率的饱和值仍然保持在75%左右;较小人口规模国家的城市化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于大国和中等国家。

  关键词:钱纳里模型;城市化;经济发展;参数重估

  1、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分别仅为3645亿元、381元,到2010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分别达到401202亿元、29992元,32年间经济总量翻了110倍,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人均GDP增加了79倍。与此同时,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快速增加到2010年的49.95%,城市化率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规模也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0年的6.7亿人,年均增加1560万城镇人口。城市化与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可能这种快速演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学认识两者关系的难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经历了限制城市化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城市化滞后的程度。中国城镇化率太低了,刚解放的时候是20%,经过了60年才增加了26个百分点,这是很慢的。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规模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也有想当一部分学者对于目前中国城市化仍然滞后的说法并不认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期,城市化率适当地提高是必要结果,但是经过持续30年的城市化率加速增长,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已经不低,甚至很多地方出现了盲目攀比城市化率指标,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冒进趋势,中国城市化率与发达国家等相比是偏低的,但它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却是相应协调的,只不过是在低水平协调。因此,希望国家和地方适当降低城市化率发展的预期目标,转变城市化发展理念,扎实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健康城市化道路。

  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评判一个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匹配程度的合理性是否存在客观的科学依据?多数学者引用美国学者钱纳里关于两者关系的分析模型参数来解释。钱纳里模型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研究的经典理论成果,被广泛引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关联性成为普遍认可的规律,国内较早就有研究两者之间的对数关系模型。采用跨国经济实证分析的面板数据,构造影响城市化的世界模型,定量分析造成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发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高等教育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能力大致都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造成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滞后。对比分析了对数函数、幂指数函数和基于Logistic函数的模型,理论分析了不同函数所刻画单对数关系、双对数关系和分对数关系,借助模型参数变化可以判断系统演化方向。城市化发展的经济绩效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存在巨大差异,Yuki构建动态模型认为根源在于发展部门的差异,发达国家是正规部门(formalsector)发展,发展中国家往往是非正规部门(informalsector)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因果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型式与内涵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因素影响在一些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经济中技术流的运行特征、动力机制、渠道和模式;知识经济中的空间溢出;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消费等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对区域经济社会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模式产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显著,旅游型城市化成为一种新的城市化类型。已有研究加深了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内涵的认识。然而在识别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时,一般将该模型参数作为经验规律直接加以引用对照,就容易存在误读,认为表1中标准型式是一种客观规律,自然也可以用于当前关系比较,而钱纳里模型本身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进和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都处于快速演进变化之中,两者之间的定量匹配关系也就必然处于变化之中,国内一些学者认识到直接引用钱纳里模型并不合适,以日本和美国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认为地区尺度下大部分区域并不符合钱纳里模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学说对我国的城市政策制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要注意各地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化水平预测和城市规模预测中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制定出的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就会认识到这些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已非常严重。针对钱纳里模型进行了辨析和延伸,肯定钱纳里研究方法和立论的合理性,指出了国内学术界存在着较多的不当引用现象,通过设计的美元折算方法,重新估计了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新的国际经验数据,采用1999年价格的人均GDP,重新估算和修正了钱纳里模型的有关定量型式。是在过去研究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深化和理论拓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在简要的解读钱纳里模型有关内容,通过更新国际发展数据,重估钱纳里模型多国经济结构中与城市化率关联的标准型式。试图在以下两个方面能有一定创新:一是对研究数据的更新,钱纳里模型基于1950-1970年间的世界多国数据,本文采用1990-2010年间的世界多国数据,样本数据更加丰富和更具时效性,从而得出的新关系模型对当前关系识别的现实意义更强;二是对研究方法的扩展,钱纳里模型回归时没有考虑国家人口规模的影响,本文引入人口规模,对样本国家进行了分组回归,尝试探讨人口规模的对两者关系的影响。

  2、钱纳里模型及其讨论

  2.1钱纳里模型要点

  钱纳里等基于对100多个国家1950-1970年经济发展过程的数据采集,运用了一个具有一般意义的分析模型对来自于这些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模拟,计算出了某一类国家在某一经济阶段的各种经济变量的标准结构。其中就包含了对于某一经济发展水平下,人口城市化率所应达到的一般标准值的测算。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设定概念框架。定义发展型式是指伴随收入或其他发展指数水平的提高,在经济或社会结构的任何重要方面所出现的系统变化。同时指出他的国际比较研究的起点是库兹涅兹的工作,跨国比较在理解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够识别出发展的一致性规律和特点。进而选择了10个基本过程,包含27个变量,来表现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

  (2)构建计量模型。考虑到非线性和跨国关系随时间的变动,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各种国家和过程的计量模型。X=α+β1lnY+β2(lnY)2+γ1lnN+γ2(lnN)2+ΣδiTj(1)X=α+β1lnY+β2(lnY)2+γ1lnN+γ2(lnN)2+ΣδiTj+eF(2)X=αi+β1lnY+β2(lnY)2+γ1lnN+γ2(lnN)2+ΣδiTj(3)方程1和2为基本的跨国回归,方程2考虑到外部资源流入的影响,而方程1中把它的平均效应包含在Y和N的系数之中。方程3是比较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结果,通过使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单独的截断。上述公式中:X=因变量(27个变量),Y=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N=人口(百万),F=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一部分的净资源流入,Tj=时期(j=1,2,3,4),αi=国家i的常数。

  (3)计算回归结果。基于100多个国家1950-1970年间2万个观察数据,得出结构转变的一致横截面估计参数,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回归结果是使用中等国家(N=10)的数值计算得到。

  2.2钱纳里模型的讨论

  钱纳里(HollisB.Chenery)是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任教的经济学家,同时还担任过美国国际开发署助理署长以及世界银行副行长与经济顾问等职位,他既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也有着丰富的实际经济工作经验,这也成为能够完成如此繁冗复杂的数据收集分析工作的重要基础。在Google的学术搜索中以“Patternsofdevelopment,1950-1970”为关键词检索,发现该书被引用达到1431次,可见其影响力。他将复杂的经济过程划分为投资、政府收入、教育、国内需求结构、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劳动力配置、城市化、人口过渡和收入分配等10种类型表征经济过程的结构变化,基于大量的实证数据,得出每一个结构变量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变化的轨迹曲线和关系参数,即“正常发展型式”,探索不同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变化所具有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总体来看,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发展的型式》是经济发展研究的经典著作。一是比较系统的构建了国际比较的方法,总结多国经验规律,日益成为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思路;二是运用抽象和演绎的方法,将经济过程结构化的处理分析模式,成为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三是通过对世界多国经济发展的正常发展型式的归纳,为不同国家参考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照系。

  尽管钱纳里模型中标准发展型式意义重大,但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期待它能直接用来比较、解释和深刻认识不同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有如下方面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1)钱纳里研究中是采用多国回归模型,数据样本是基于20世纪50-70年代的各国发展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回归的参数也就具有一定实效性,对70年代各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直接用来对照,从而考察单个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合理性。但是时至今日,依然用这样的标准型式来估计现在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必然无法准确识别出两者关系,很可能会产生误读,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2)钱纳里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结构,城市化不是其研究重点。为了分析经济的10类过程,他共选择27个变量:国内储蓄比重、投资比重、资本流入比重、政府收入比重、税收收入比重、教育支出比重、中小学注册率、私人消费比重、政府消费比重、食品消费比重、初级产品份额、工业生产份额、公共事业份额、服务业份额、出口比重、初级品出口比重、制成品出口比重、劳务出口比重、进口比重、初级产业劳动力份额、工业劳动力份额、服务业劳动力份额、城市化率、出生率、死亡率、收入分配最高20%、收入分配最低20%。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率仅仅是钱纳里所选择的27个变量的其中一个,著作中城市化节内容仅一页半的文字分析,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显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3)钱纳里标准型式中在模型回归分析时,模型对人口规模的处理时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对1960年人口数小于100万的国家,在数据分析时进行了剔除;二是估计方程中使用中等国家规模国家的数据,即取N=10,假定国家人口规模为1000万人。前者忽略了人口规模较小国家的发展型式,后者所采取的假设条件与现实并不相同,按照这个假设条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国际比较时,需要将对比国家的人口也换算为1000万,才能是更为准确。

  (4)钱纳里研究中所采用的经济数据由世界银行提供,数据源是权威的,但是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取的是1964年美元估计,由于不同年份的美元进行价格折算和汇率换算时很容易出现误差,1964年100美元与2010年的100美元在回归模型中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意义,对当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就必须进行统一尺度的规范。

  本文试图对钱纳里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拓展。钱纳里利用的是1950-1970年间世界多国数据开展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的模型回归,得出了两者关系的一个匹配模式;借鉴钱纳里模型方法,通过1990-2009年间世界多国数据,回归这20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关系模式;进而,对这两种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因此,所选择研究数据的背后反映着不同年代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巨大差异,新关系模式是经典钱纳里模式中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快速演进40年后的新关系,包含了发展和通胀等因素,世界银行对数据的购买力均价以及转换为2009年现价过程中也包含了不同国家购买力差异和通胀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种比较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3、研究数据与方法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