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浅谈全球经济失衡与我国的对策

时间:2013-05-11 09:46 点击:
[论文关键词]国际收支 经济失衡 经济建议 [论文摘要]全球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美国正经历着大量的经常项目逆差;与此相对应,石油输出国、日本和我国出现了经常项目顺差,其中我国的双顺差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将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
 [论文关键词]国际收支 经济失衡 经济建议 
 
    [论文摘要]全球经济失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美国正经历着大量的经常项目逆差;与此相对应,石油输出国、日本和我国出现了经常项目顺差,其中我国的双顺差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将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我国有益的建议。  
    
    
  一、引言  
  全球经济是否均衡可以通过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得以反映。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判断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通常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各个项目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不同性质的交易。如果一国国际收支不必依靠调节性交易而通过自主性交易就能实现基本平衡,那么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反之,则为失衡。  
    
  二、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分析  
  (一)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术界对此的讨论及相关文献也越来越多,各有各的观点。其中在2005年美国UC Berkeley的著名经济学家Barry Eichengreen做过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他认为可以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归为四个主要的观点。第一种强调了美国储蓄率太低对经济不平衡的贡献。第二种认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因不是美国储蓄率过低,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增长非常有活力,投资环境好,全球资本自愿流向美国。因此不需要担心目前经济失衡。第三种观点认为东亚国家储蓄过度、内需不足是失衡的主要原因。第四种则强调了东亚国家和美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导致了当前经济现状。美国是全球巨大的商品和金融市场,因此东亚国家可以将商品出口到美国。与此同时,资金也可以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获得很好的运用。另一方面美国也依赖东亚国家,美国消费需求旺盛,但储蓄率偏低,需要东亚国家向其提供巨额资金以弥补经常帐户逆差。  
  上述四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全球经济失衡、国际收支不均衡的原因。但是单从某一个角度看都是不完整的,必须综合起来才可能比较全面地解释当前的国际经济现象。  
    
  三、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可持续性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能否继续持续下去关键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美国是否会继续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借钱,二是后者是否愿意继续借钱给美国。如果美国会继续借钱,那么其他国家的决定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风险与回报。这里,外债余额占GDP的比例有多高是一个较好的技术指标。债务余额是经常项目逆差的累积,前者是后者的积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增加,90年代头几年有所好转,但以后又进一步恶化,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也迅速增加。从历史上来看,澳大利亚的外债余额占GDP之比曾经达到60%,爱尔兰为70%,而目前美国还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因此,尽管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之比已经很高,我们还是不能确定说这种逆差已经不可持续。关键在于其他国家是否愿意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或其他美元资产,从而为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提供资金。如果答案肯定,那么这种不平衡状态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此外,当前国际金融安排存在一种内在的限制美元下跌的机制,从而约束着那些持有美国资产的国家。其原因在于美国持有的海外资产都是以外国货币计价的,而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下跌,美国所持有的海外资产自然升值,相反外国的美元资产持有者将遭受损失,这当然是持有者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对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方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东亚地区。在经历了疯狂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认识到必须通过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以保证经济安全。不过只要有了安全感,这些国家就会停止追求贸易顺差,表现出贸易顺差的短期性。二是日本。目前日本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居民储蓄率也在下降。企业的高储蓄率是日本储蓄大于投资且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不过我们可以预测当日本经济走出长期低迷后,投资必将更加活跃,其经常项目顺差也会随之减少。第三个是石油输出国。由于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输出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激增。最后是我国。我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集中表现为“双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均为顺差,而且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这样的国际收支格局是不正常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正常的格局应该是经常项目的逆差与资本项目的顺差并存,东亚国家过去和现在都是这样的走势。 
  四、全球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在与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顺差两部分造成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部分: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体制性因素的影响以及短期冲击。
  首先是经济周期的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从1994年开始在总体上告别了相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并进入了紧缩时代。多年来CPI等物价指数一直在低位运行,与1993年之前的情况相比产生了重大的转变,与投资储蓄缺口的变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和一致性。宏观经济态势的转变和投资储蓄缺口的改变,部分地为长达十多年的经常帐户顺差提供了解释。此外宏观调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投资和进口需求的减少。其次是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为国民储蓄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坚持对外开放和面向市场的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加入WTO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目的国,直接增大了资本帐户的顺差。此外,金融体系改革的滞后以及医疗、社保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居民不得不放弃即期消费,导致储蓄率一直持续不下。再次是体制的影响。对出口和FDI流入的过度刺激和鼓励,是形成贸易帐户和资本帐户双顺差的制度性原因。在很多地方招商引资规模和出口创汇量成为衡量地方行政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最后是短期冲击。近几年,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和实际汇率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贬值。汇改前中国实行盯住美元制,使得人民币也相应发生实际贬值,对出口起了促进作用。另一个短期冲击是投机性资本的较大规模进入博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五、改善当前中国收支不平衡的几点建议  
  通过理论研究和国际经验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保持适度的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帐户顺差才是正常的国际收支格局。只有维持这样的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才可以确保中国继续通过资本净流入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作为资本净输出国向别国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输出资本。  
  我国已经在1995年对汇率政策做出了调整,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1)从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角度看: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有利于贯彻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油画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效果。(2)从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的影响角度看:适当调整汇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两国之间在汇率问题上的紧张关系,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政策与改革方向的各种疑惑、猜测和不良预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际社会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有利于增强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失衡状况。有助于改善国际“热钱”的流动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促进国际短期资本的合理流动。  
  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调整:  
  调整贸易和发展战略。应该进一步调低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有利于出口的政策。在中国已经存在巨额外汇储备的情况下,鼓励出口不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政策目标。不仅仅要调低税率,还应逐步优化税收结构。此外,还可以调整进口政策,以刺激进口。  
  资本流动政策应该更为谨慎。近几年大规模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对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另外,要适当加快推动资本外流的步伐,加速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投资、扩大QDII的规模等。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目前,我国面临一些结构性经济问题,前文也有所提及。财政应加大对医疗机制、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健全,从而使居民能够放心的进行即期消费,从而优化中国储蓄与投资的比例关系。政府由相对保守的财政政策转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可以直接扩大内需,而且可以缓解结构性问题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修订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许少强,外汇理论与政策,第1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刘伟、凌江怀,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讨,国际金融研究,2006.9  
  [4]陈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答(二),中国金融,2006.1  
  [5]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第1版,河北:商务印书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