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总结 除了以上 提到的这些研究方面,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土地发展权的运作方式[刘国臻(2007)[4] 、王海鸿等(2007)[11] )、定价(张鹏等(2013)[13] )、类型(张鹏等(2013)[13] )以及国外已有的土地发展权模式(臧俊梅等(2010)[22] ]进行了研究。未来对于土地发展权的研究方向,除了继续探究其权利归属和增益分配外,也将集中于其具体运作方式(例如土地发展权的移转、征购)等具有现实 意义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江平. 中国土地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84. [2]柴强. 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105. [3]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J]. 河北法学, 2002(2):143-146. [4]刘国臻.论美国的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7(3):140-146. [5]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7(3):140-146. [6]杨明洪、刘永湘. 压抑与抗争:一个关于农村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分析框架[J]. 财经科学, 2004, 6 : 24-28. [7]陈柏峰.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J]. 法学研究, 2012, 4 : 99-114. [8]刘国臻. 论土地权利发展的三大轨迹及其启示[J]. 学术研究, 2013, 2 : 52-58. [9]沈守愚. 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J].中国土地科学,1998(2):17-19. [10]刘国臻. 论土地发展权在我国土地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地位[J].学术研究,2007(4):84-89. [11]王海鸿、杜茎深. 论土地发展权及其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J].中州学刊, 2007(5):79-83. [12]刘明明. 论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和实现[J].农村经济, 2008(10):94-97. [13]张鹏、高波、叶浩. 土地发展权:本质、定价路径与政策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83-89. [14]梁慧星. 中国物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5]刘俊、朱小平. 国有土地所有权权利行使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 2012(2): 47-154. [16]张期陈、胡志平. 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的归属[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6):30-33. [17]王永莉. 国内土地发展权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7(6) : 69-73. [18]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47. [19]张良悦.地方政府土地征用中的非市场化行为分析[J].农村经济,2007( 3):26-29. [20]刘国臻.中国土地发展权论纲[J].岭南法学论坛,2005(10):64-68. [21]万磊.土地发展权的法经济学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9):84-87. [22]臧俊梅、张文方、李明月、韩书成、欧阳静华.土地发展权制度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农村经济,2010(1):125-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