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行业是反洗钱活动的核心组织。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金融行业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质量和反洗钱机制的特点,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行业反洗钱效率为目标,从情报收集、内部人员反洗钱素质培养和引进新技术改革传统反洗钱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反洗钱;金融业;效率 当前,洗钱活动已经成为仅次于外汇和石油交易的世界第三大商业活动,特别是在整个东亚地区,洗钱活动常常与高官贪腐、恐怖融资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打击洗钱行为,可以从动机和源头上遏制犯罪的发生。金融行业,作为反洗钱领域核心部门,提高反洗钱效率就是降低以牟利为目的犯罪发生的概率,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平稳发展。 一、我国反洗钱领域现状 1.金融行业反洗钱效率 世界各国通行的反洗钱方法皆以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为核心。遵循这一惯例,我国于2004年4月7日建立了中国反洗钱检测分析中心(Financial Intelligence Units,FIU),该组织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收集、分析、检测和提供反洗钱情报的专门机构。在我国基本实现了FIU与商业银行主报告行“总对总”联网报告数据,部分大额实现了系统自动化提取数据。 A1:金融机构报送的可疑交易报告 A2:FIU发现和接收的重点可疑交易线索 A3:人民银行实施的反洗钱调查 A4:金融机构向侦查机关报送的涉嫌洗钱案例 A5:侦查机关接收报案后核实立案 A6:金融机构配合侦查机关调查的涉嫌洗钱案 A7:金融机构配合侦查机关破获的涉嫌洗钱案 我国的反洗钱可疑交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产生的转账结算数据分析和公开接收举报线索两个方面。 观察表1中2008-2012年可疑交易报告报送数据不难发现,由金融机构向侦查机关报案,并最终有效立案的比例在0.18-0.41,平均值0.27。最终破获的涉嫌洗钱案例占金融机构协助侦查机关调查的比例,维持在0.2-0.34,平均值0.26。这表示金融机构与侦查机关联手合作中,案件立案和破获率超过两成,效率较高。 若以金融机构自身发起的反洗钱调查而言,破获的涉嫌洗钱案占金融机构实施的反洗钱调查数比例为0.04-0.16水平,平均值0.07。若与金融机构报送的可疑交易数相比,成功破获的洗钱案例与提交的可疑交易报告比例为0.04-0.16,平均值0.07即1:177000,可见单纯以金融行业提交可疑交易报告达到反洗钱目的效率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