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支付能力和总供给就像DNA螺旋结构中的两条主链,相互缠绕,交替上升。而总供需之间的差值“H”则是连接这两条主链的“氢键”,是维持这个结构不断发展上升的不可缺少之力。推理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式把“支付能力和总供给”进行链接,然后在此基础上推理得出“经济发展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举几个实例做以说明。 关键词:GDP;贸易逆差;支付能力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04-04 一、一个简单的“经济发展总体关系式” 首先需要我们确定一下支付能力所包含的范围以便于后面的讨论——对个人和企业来讲,它包含已有的支付能力+预期可以承受的并且可以借贷到的支付能力;对政府或者国家来讲,它是指已有的财政盈余+预期可以承受的财政赤字。这里的“可以承受”是指后果不会引起明显通货膨胀。个人和企业支付能力是整个国家的支付能力的转移或者部分的体现。个人和企业支付能力包含在国家整个的支付能力之内。国家的支付能力如果优先转移给军队,那么将会增强军队的能力,甚至会成为军政府。如果国家的支付能力优先转移给企业,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形成很强的企业文化和经济实力。如果国家支付能力优先转移给国民(或者说老百姓),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形成类似北欧那样的福利国家。单从目前这个定义的范围来讲,在能使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个人的支付能力可以主要通过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支付能力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银行借贷利率,实行宽松的财政金融政策等来提高。而整个国家的支付能力可以通过促使前两者对货币—产出效率的提升而提高。 设一个国家的总支付能力为Y,它有能力支付并且愿意支付的那部分(即愿意转化为总需求的那部分)与总支付能力的比值为N,那么:总需求=Y*N+出口总值。 这里的“N”不是只包含“平均消费倾向——APC”,也包含“平均投资倾向——API”,我们这样规定:APC是消费占总支付能力的比例,API是投资占总支付能力的比例。 所以N=APC+API 当一个社会供求平衡时:总供给=总需求=Y*N+出口总值 当一个社会供大于求时:总供给>Y*N+出口总值 设在货币流通速度为V的情况下,需要增大货币投放量H,才能使供求平衡,那么有: 总供给=总需求+H=Y*N+出口总值+H(当一个社会供小于求时,需要减少货币投放量H,才能使供求平衡,那么总供给减总需求得是为负值) 即 总供给= Y*N+出口总值+H 所以 Y= 由于总供给=GDP(不包括不可分配部分,下同)+进口总值 代入上式 所以支付能力、通货膨胀、GDP、平均投资消费倾向、进出口贸易之间的总关系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