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周期理论利用宏观经济变量对经济周期以及波动进行相关的解释,但是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术界对经济周期理论进行重新的思考以及重新的认识。金融系统的功能以及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宏观经济,因此要求对宏观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应该对金融系统运行以及金融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以及考察。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系统;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周期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01 一、金融系统与宏观经济 融资是现代经济体中金融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在宏观经济学的层面上来讲,拥有富有资源的人是储蓄者,储蓄者带来储蓄,而需要富有资源的人是投资者,投资者需要投资。在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等式中,储蓄者带来的储蓄与投资者需要的投资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储蓄等于投资。 但是,在储蓄转换为投资的现实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以及多种多样的风险。相关研究学者曾指出,在所有的融资以及投资过程中,均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金融市场或者是金融系统正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存在的。无论银行,还是证券研究、信用评级机构,上市公司定期进行报告发布等等一系列金融机构、制度以及金融产品的存在,均与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解决息息相关。金融系统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的出现,以及相对应制度以及产品的正常运作,才使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增长得以保证。假如金融体系出现正常工作不能得以正常进行的情况,一方面企业家没有办法获得新的投资的资源,而没有投资的资源就没有新的产能扩张,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每一笔储蓄都有其相对应的产品以及劳务,企业家不能获得体现这些产品与劳务价值的资金进行投资,这也就意味着上述产品与劳务的产出过剩。当储蓄转换为投资不通畅的情况,被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正确的储蓄者带来的储蓄与投资者需要的投资相等理论就不再成立,宏观经济表现失衡,因此经济萧条便出现了。 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个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对储蓄转向投资的传导渠道造成影响,导致宏观经济正常运行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风险,所以美国在面对大型金融机构危机的情况下,就会采取不惜斥巨资对主要的金融机构进行拯救措施,与此同时,还采取“压力测试”的措施,向社会展现金融机构的健康状况。但是通用汽车公司的破产,仅仅对宏观经济造成局部的影响,没有影响到宏观经济整体局势,这就是美国政府对待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的态度差异显著的因素。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经历了“失落的十年”,从传统的宏观经历理论层面讲,90年代的日本与80年代的日本在技术水平以及土地供应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却出现经济长期滞留的现象,这就是日本银行系统处理坏账占据了较长的时间所致。 二、对宏观经济周期理论进行研究应该包含对金融系统进行研究 对于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相关探讨而言,金融系统运行以及金融系统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从理论上而言,还是从实践上而言。 1.宏观经济模型应该讨论金融市场的功能与稳定性 宏观经济模型应该对金融市场的功能以及稳定性进行相关的探讨分析,并且将金融市场的功能以及稳定性作为对经济周期进行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变量。这是因为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是金融系统本身的健康,与此同时,导致金融系统出现问题的影响性因素也极有可能对宏观经济的波动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比如,就金融系统的一个分支银行而言,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系统性风险,其中这些多种多样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一旦出现上述风险,就会为银行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机,进而也可能对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从上述意义层面上讲,宏观经济学家需要从理论上对银行业出现的中观层面问题采取关注性措施,并注意将银行业出现的中观层面问题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中加以考察。银行业保险、证券以及信托等金融系统其他形式的行业存在哪些内在的系统性风险呢?假如出现上述系统性风险又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哪些影响呢?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指标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在政策层面上而言,宏观经济的决策层应该选择应用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比如,对于是否应该加息或者是是否应该持续性的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而言,不仅需要对就业、通胀以及经济增长等宏观指标进行关注,还需要对中观的金融系统的安全性指标进行关注,比如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以及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假如信贷投放过猛,将会造成银行业整体健康状况出现下降的趋势。在这种情形下,需更加小心谨慎的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对使用银行信贷支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要求更为严格。我国政府在实践过程中对金融行业的中观指标进行关注,同时将金融行业的中观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但是如何将金融行业的中观指标理论化,这就需要相关宏观经济学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3.金融机构与储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于金融机构与储蓄者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米什金就曾指出。比如,储蓄者表示银行健康与否他们是不知情的,所以在一家银行破产的情况下,储蓄者就会把银行里面的钱全部取出来。市场恐慌进而导致的“羊群效应”也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一般情况下,银行国有化或者是政府提供储蓄保险,通过国家的信用保障使储蓄者得以安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后政府再次着手对银行系统内部的问题加以解决。但是现阶段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部分国家经济体表示负债高昂,希腊等国家甚至出现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信用遭受质疑,针对这种现象,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国家信用担心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解决呢?可以尝试采取加强市场的信息透明度的措施,较为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政府进行的银行压力测试。可以通过采取公布关于银行更多消息的措施,美国政府就对区分好银行与坏银行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区分,使整个市场对国家金融系统的信心得以恢复。所以,金融系统应该定期提供有关金融系统自身相关的更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论文格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得以维护。 参考文献: [1]吴军华.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日本综合研究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开发实证研究.综合开发研究所机构研究报告书,1995. [2]王利民,等.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载丸山伸郎主编.90 年代中国地区开发新视角.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出版社,1994. [3]宋清.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综述与评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