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从追求规模建设转变为追求质量建设阶段。如何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建设质量已成为重要的主题,而特色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相关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对此投入了很大关注。 【关键词】高职教育;特色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从追求规模建设转变为追求质量建设阶段,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其中特色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例如云南省的高职高专院校特色骨干院校建设项目。 一、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一)外部因素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为社会服务并受社会发展制约的。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其发展更是受到社会需求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以云南省为例,本省的劳动力质量总体上说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劳动力技能含量低,而云南省未来的发展趋势特色明显:区域性、外向型。二者构成的矛盾为该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依据社会客观需要,制定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二)内部因素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存在着鲜明的阶段性。上世纪末以高等教育扩招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规模化发展、学校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存在着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例如许多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职院校升格而来的,但是在理念、师资、设备等方面,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此外,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中还存在着“普通化”趋势,即失去了职业教育特色,用“学科中心”代替了“工作中心”,使学校沦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夹心饼干”。因此从内部因素来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想提高建设质量,必须坚持职业教育特色。 (三)横向借鉴 除了要坚持职业教育的总体特色外,不同高职高专院校也不许立足自身特色、优势,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可以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训中得到经验。当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政策,许多普通高等院校进行了盲目扩张,如果说硬件上的扩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那么教学质量、师资等软件上的不足则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失去自身特色、盲目跟风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通过横向比较,高职高专院校应吸取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训,在发展建设中立足自身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建设原则 (一)坚持区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结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以农业为例,黑龙江省和云南省在作物种类、生产周期、耕作模式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因此两省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师资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应与所属地区相适应。 (二)坚持行业特色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型、基础性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型特点明显,其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看,其前身是行业特色明显的行会教育机构,虽然近代以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独立于具体行业,但是职业教育与各行业的联系是很紧密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各院校在发展中必须坚持行业特色,使自身优势得到发挥,完成教育任务。 (三)坚持院校特色 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组成部分的各个高职院校,其自身也是个完整的个体,在发展中应立足自身特色。笔者去年曾到云南省某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参观学习,这所学校的特色是畜牧兽医和生物技术,因此该校在这些领域的师资和设备建设优势明显。坚持院校特色,避免院校间“同质化”发展,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原则。 (四)构建一支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团队既包括教师, 还应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等。特色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团队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没有一支数量充足、 结构合理、 素质优良的教育教学团队, 要实现特色专业的创建目标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 要把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作为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 最为关键性的工作来抓, 尤其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特色专业建设的特殊需要,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 着力打造一支稳定的, 能适应特色专业建设需要的教育教学团队。 (五)努力营造特色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以特色专业建设需求为目标, 努力创造条件, 建设一支合格的系部和专业教学管理团队; 要努力健全完善各项有利于特色专业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 特别是对那些勤勤恳恳,不计得失,埋头苦干, 为特色专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 干部、 教师要给予应有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营造特色专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的来说,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特色建设既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提升自身发展质量的主观需求,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各高职高专院校坚持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杨么英.浅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 239-239. [2]陈兰林,李忆华.浅析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原则[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49-249. [3]张芸,吴印玲,高岩.浅析我国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职业时空,2008, 4(3):93-94. [4]涂明华,沈宁,戴宝珍,等.护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