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己逐步深人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爱好,出现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大量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情境。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弱效原因,从而给从教人员提供参考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无效创设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由于情境创设不当而导致情境教学弱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下面就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为创设教学情境但教学情境设计不当 (一)情境的创设远离学生、远离生活,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而是为了学生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新课程倡导使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新课程的实施使很多教师有了一种错觉,只要有活动就是符合课程改革”。因此就有教师在课堂上用自己通过电视、媒体等各种途径了解的事例来当案例,更有甚者直接下载网上的资料。这样的课前准备实际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根据不同班级的具体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这种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必然会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情境的创设注重新奇与热闹,忽视教学实效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普及改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形式,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同学们参与教学中来。但教学情境不是为了形式上的华丽和热闹,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如果情境创设不当,虽然同学们的参与率很高,但实际上没有实现教学目标。曾经听一位教师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本节课的讲授重点是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位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张图片,内容是一位年轻人的背影,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的头发,是剃成非常奇怪的卡通人物。看过图片之后教师说这位年轻人是一位理发店的消费者,我们今天来学习消费者相关知识。同学们在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马上被这张奇怪图片吸引,在座位上纷纷展开议论。虽然看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样的情境创设并未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很大的兴趣。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课过程中教师多次展示这张图片,结果是使同学们的注意力不断的集中到奇怪的发型上,而非是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关键教学内容上。 (三)情境创设表演色彩严重,忽视提高学生能力 在日常的优质课、公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为创设教学情境,会把一些故事、案例让个别同学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同学们,但是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方式,经常是由几位较为活跃的同学来参与表演,那么教学实效就大打折扣了。另外,教师为呈现一堂精彩的课,会在上课之前就找同学做好准备,而其他同学只是观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者。《全円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情境的创设要有多个起点,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在情境创设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较好的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加纳德强调说:“每个个体都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表现不同的智能特点和智能组合。”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同学们的不同的智能强项得到运用,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情境创设只重导入,忽视整个教学全程的设计 很多教师都将情景的创设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主要出现在八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九年级。虽然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忽视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境创设,就会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中基于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提出问题:第一你有秘密吗?秘密是否就是隐私呢?为什么?通过提出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引发同学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入教学内容的目的之后,主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书上做标记。教师按照教材的组织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不再创设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或其它教学情境。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听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抬起头来认真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三心二意,结果必然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教学导入部分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下面的教学中要继续创设教学情境,使同学们能够在探究和思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针对《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一课,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公民的隐私权被侵犯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问题,层层推进、逐步深入、逐渐充实,让情境贯穿于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不断地激发、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活动。如果在一节课中单纯的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导入,没有将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达不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升华。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深入了解学生、仔细专研教材,创设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使教学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 以上论断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自我反省和集体教研活动后所总结。对于问题的提出,我们的旨要目的是解决问题,完善课堂教学。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用已知的品德知识来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来提高情景创设的有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德吉卓嘎.思想品德课中情境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成才之路,2009.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制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黄厚义.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J].教育教学研究,2010. [5]刘红兰.打造思品有效课堂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6]方春花.思品课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资源,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