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民间舞蹈在舞蹈专业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已在舞蹈界达成共识,是舞蹈专业教育的基础训练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民间舞》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高校 第一所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于1954年9月6日正式成立,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担任了学校第一任校长。学校共设六个教研组: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代表性民间舞、文化课、音乐教研组。自此,《民间舞》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了学校。 一、高校《民间舞》的教学现状 1987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了独立的民间舞系。发展至今,民间舞教学已经明确地把建立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在2001年正式更名为“民族民间舞系”,这反映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理念中“民族”概念日益凸现出来。 在保存和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民间舞蹈的文艺工作者经历了几十年的摸索,对原生态民间舞蹈风格素材反复整理、加工,最后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我国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舞蹈人才,也为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各高校《民间舞》教学内容大部分选用北京舞蹈学院潘志涛教授的《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学法》,这本书的教材内容相对强度大、要求高、专业性强。近年来,在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通过吸收、借鉴、发展和创新,我国的舞蹈教学逐步规范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进一步走向了成熟。 二、高校《民间舞》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一直以来,我国多达56个民族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民间舞蹈的教学资源却没有被很好的整合到教材中,我国采用的教材里主要以汉、藏、蒙、维、朝这五大民族舞种为主体,还有许多需要补充修缮的地方。在我国民间舞专业化的几十年里,所采用的教材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基本没有太多变化。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往往只进行单纯的模仿学习。 第二,教学方法不够丰富。一直以来,在民间舞蹈教学方法上,“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很好的向学生传达了民间舞蹈的各种动作,但是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授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新的情况下突显了其弊端。这种方法忽视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更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仅仅注重了舞蹈课的实践性和模拟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记忆者”,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老师讲解的动作去进行准确模仿。 第三,教学评价不够合理。高校在民间舞蹈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主要是采取期终汇报考试的方式进行,仅仅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于理论知识的少有顾及。技能、技巧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的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技巧又有崇高艺术修养的知识型、复合型人才,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考试显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很多学生虽然民间舞蹈跳的很好,但是一旦问到某种民间舞蹈的渊源,或者某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往往一无所知。 三、校《民间舞》教学的完善对策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高校民间舞课程必须对现存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选取各大民族民间舞主干教材为训练基础, 按照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以民俗知识为风格辅助,与新颖的民族民间舞剧目要求相适应,整理、编排一系列的训练组合进行课堂教学。舞蹈课程内容以让学生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体验舞蹈为主要目的。舞蹈基本知识的讲解、舞蹈动作的练习、舞蹈作品的赏析、舞台演出的参与,这些都应列入舞蹈课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口传身授以外,指导式和自主式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民间舞”的教学中,开始可以结合模仿训练的形式,加强对学生敏锐的反应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模仿教师示范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和口念的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节奏,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对各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最后,教师采用自主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创编作业,将自己创作的动作运用到歌唱表演、音乐律动和舞蹈音乐游戏的创编中去。 第三,优化教学评价。在民间舞蹈课程中,在制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时,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广延至学生的品德、个性、意志、学习态度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领域,不应该仅局限于舞蹈艺术的理论性知识、操作性知识等认知领域。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掌握了什么, 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等,使评价结果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民间舞蹈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发表文章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湘.浅谈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新视野[J].音乐生活,2007(12):12-15. [2]王晓茹.论民间舞组合教学与学生的创造力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2):302-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