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美育的有效性(2)

时间:2014-06-06 13:33 点击:
(一)端正大学生对审美素质教育的认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可见,美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们生活的导师。社会的发展

  (一)端正大学生对审美素质教育的认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可见,美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且是人们生活的导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进步,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而且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人文精神的实质上是人类精神本质的体现,在审美教育领域中体现的十分充分。人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塑造人们真、善、美的心灵,一方面,要确立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要培养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品质。这对于刚刚步入青年的大学生来说,恐怕更是如此。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一直提倡,教师不但要教书,而且更要育人。所以,对于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整个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于加强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无所谓,甚至觉得审美教育浪费时间。这就需要高校和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有对学生的思想误区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将美育“神秘化”、“纯理论化”,而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去打动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年轻人的审美世界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陌生,也并不全是肤浅或单薄,每个人都会有美的感受、美的体验、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应该肯定学生对美的想象和期待,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端正学生的审美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美育的过程是非常愉快的,不需要任何的强制和勉强,而是心甘情愿,乐而忘返的陶醉在审美的境界中,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从内心真诚地、自发地实现道德教化,建立全面而稳定的道德人格。

  (二)针对学生实际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需要,调整美育的方法和手段

  审美趣味作为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能力的表现和结果。因此,审美趣味能反映审美主体的精神面貌、素质修养及人生态度。而审美理想是一个人对未来的审美期待与追求。当前大学生的审美趣味和理想主要是雅与俗、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高校进行审美教育活动时,就要改变以往“一刀切”,仅仅讲授美学理论知识或只进行单一艺术活动的模式,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更多地提供各种渠道,在教师课堂讲授美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配合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加学校正规的艺术团体和每年举办的文艺比赛,锻炼个人能力的同时,还能疏导和宣泄学习带来的紧张与压力,并且对于增强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本人就在学校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审美与人生”,目的也是想要通过对美育的三种方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阐述,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其道德品质进行规范。希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团结友爱、合作、进取的精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提倡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等,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在进行人体美课堂知识讲授时,要求学生对于人体外在美的装饰要得体大方,塑造体形时要做到遵循自然的规律,达到健与美的统一,并且在讲授的同时配合一些求职礼仪,餐桌礼仪、仪表礼仪等教学视频,使学生明确如何规范人体外在的风度和气质。在讲解心灵美的教学内容时,通过当前社会中一些美丑行为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的协调人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并且着重强调心灵美的重要地位,尤其在面对学习、生活和以后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具有健康美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加强高校的审美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可忽视,对于开展高校美育的方式更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德岩,王文革.大学美育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钟仕伦,李天道.高校美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乔闻钟.艺术、审美与修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