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应采取切实方法培育其良好的文明素养。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建设优良宿舍文化,进而促进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值得高校重视。 [关键词]宿舍文化 文明素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92-02 一、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的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在文明素养方面理应高于全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水平。然而,许多大学生却在生活中表现出卫生习惯差、缺乏基础文明礼貌、环保意识薄弱以及缺乏责任心和责任感等不文明的行为。重视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大学生自身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育人的本质要求。 (一)良好的文明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按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能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着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否培育出了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大学生良好的个人文明素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前提。 (二)良好的文明素养是大学生自身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古今中外,高校校训多以“德”字为先,我党也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标准。同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拔员工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行和素养。可见,加强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校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人生道路上体现良好的个人素养,进而找到适合自己成才的正确道路。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是高校教育和改革常抓不懈的永恒主题,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如果当代大学生没有良好的文明素养,即使有再好的专业素养,于社会、于国家、于个人无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正面临的道德滑坡、文化多元等挑战,这些挑战为各种不文明行为的滋生创造了条件。所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既是其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良好的文明素养是育人的本质要求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培育学生文明、提高学生素养是学校,尤其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举办了许多旨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活动,如主题班团会教育、班级一帮一、爱心捐助等活动,其中又以宿舍文化建设最具特色。通过鼓励同学进行宿舍文化建设,如宿舍的整体布置、宿舍宣传口号和主题歌曲,以及分阶段的宿舍主题月,宿舍内互相督促晚自习早操等,使得同学们在分工协作,共同努力的氛围中,懂得承担责任,爱护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个人和整体的文明素养。 二、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积极影响 组织行为学认为,“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群体的每个成员都应按这种共同的期望行事。”群体规范作为群体成员的行动准则,具有群体支柱功能、评价准则功能、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行为矫正功能。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通过宿舍文化建设,有效构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最细小、最有效的群体规范,矫正其行为习惯,利用强化法,比如评选标兵宿舍、爱心舍长培训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培育良好的文明素养。 (一)宿舍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调查宿舍文化建设成果,我们在学院内共计发放515份调查报告,回收有效报告487份,回收率94.6%。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或关注宿舍文化节的共451人,达到参与调查人数的92.6%。其中,卫生习惯改善很大或有改善的人数占到91.8%。由此可见,切实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二)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优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建设 “爱心舍长”的培训一直是电子工程学院的特色之一。学院通过选拔宿舍长,并请西安石油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对全体宿舍长进行相关的培训,从而提升宿舍长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进一步督促宿舍其他成员按时参加早操和晚自习的活动。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参与调查的487人中,有448人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晚自习习惯,占到总数的92.0%。第一节课迟到和旷课的学生大幅度减少,并养成了按时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可见,宿舍文化建设可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宿舍文化建设有助于大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形成 我们利用正负强化法的双重作用,在表彰奖励标兵宿舍、学风优秀宿舍、卫生模范宿舍的同时,对卫生差、学风差的宿舍进行批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确会对宿舍、对集体产生不好的甚至是恶劣的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建立宿舍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调查发现,有87.5%的大学生参与或关注了宿舍文化月的主题活动,其中79.6%的学生认为宿舍文化月的活动对宿舍有积极的影响,使宿舍变得更加整洁和团结。说明行之有效的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宿舍文化建设在受众方面还可以取得进步。 三、高校应重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坚持不懈的常抓校园文化建设。这其中,尤以学生宿舍为重要场所。 大学生宿舍作为学生生活、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是学生的“第二教室”。当代大学生的许多不文明行为,正是在宿舍中逐步养成的。长久以来,高校的宿舍管理工作主要停留在基础设施、卫生清洁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忽视了大学生宿舍对学生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和谐宿舍文化的建设,促进优良舍风的形成,把大学生宿舍建设成为一个文明、整洁、健康的环境,切实以建设宿舍文化促进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毕业论文格式提升。 【参考文献】 [1]向乃明.论大学生文明行为及其教育培养方法.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7,22(5). [2]李瑜,詹丽娟.论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2012(5). [3]王风丹.90后大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初探.教育探索,2013(9). [4]孙祥斌.加强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7,3(33). [5]焦晓云,聂品.“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2009,1(4). 责任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