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谈解放学生的“眼、手、嘴、脑”

时间:2014-05-23 16:30 点击: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师应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积累表象;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畅所欲言;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巧思妙想。 [关键词]积累表象;动手操作;畅所欲言;巧思妙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师应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积累表象;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畅所欲言;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巧思妙想。

  [关键词]积累表象;动手操作;畅所欲言;巧思妙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5-0027-03

  [作者简介]刘玫(1972—),女,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此,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然而,如何改变呢?笔者觉得应解放学生的“眼、手、嘴、脑”,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一、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积累表象

  表象源于感知,又高于感知。表象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由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解放学生的眼,让学生用眼感知直观事物,较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和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较顺利地抓住知识要领、掌握知识规律奠定基础。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笔者是这样实施的:

  1.观察点子图,发现了什么?

  (1)横着看,每排有几个点?有几排?一共有多少个点?

  (2)竖着看,每行有几个点?有几行?一共有多少个点?

  2.观察算式,能把相等的算式写成等式吗?

  8×27×43×610×5

  4×75×102×86×3

  (学生观察了八个算式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四个等式。)

  8×2=2×87×4=4×7

  3×6=6×310×5=5×10

  3.观察上面的四个等式,知道每个等式的异同点吗?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字母表达式为:“a×b=b×a”。

  这样的教学解放了学生的眼。学生便能在观察到具体现象后,很快地积累表象,再通过分析、比较和概括发现新知识。让学生积累表象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具体数学学习对象的观察,在离开了观察对象之后,让学生去回忆,让学生通过思维去加工,这样清晰的数学表象就有可能形成。

  二、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索。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是这样实施的:

  师:请各自把准备好的9个“苹果”和“盘子”(模型)拿出来,把9个“苹果”分在“盘子”里,每个盘子里的苹果数必须一样多。

  (生动手操作分苹果)

  师:请报告,你每盘分的是几个?分了几盘?算式怎么写?

  生1:我每盘分的是3个,分了3盘。9÷3=3(盘)。

  生2:我每盘分的是1个,分了9盘。9÷1=9(盘)。

  生3:我每盘分的是9个,分了1盘。9÷9=1(盘)。

  师:如果每盘分2个,应怎么样?每个人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分的情况。

  生4:每盘分2个,我分了4盘,还多1个。9÷2=4(盘)多1个。

  师:如果每盘分4个、5个、6个呢?每个人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分的情况。

  生5:每盘分4个,我分了2盘,还多1个。9÷4=2(盘)多1个。

  生6:每盘分5个,我分了1盘,还多4个。9÷5=1(盘)多4个。

  生7:每盘分6个,我分了1盘,还多3个。9÷6=1(盘)多3个。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前三种的分法与后四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

  生(比较、分析后得出):前三种分法,每盘的“苹果”一样多,分到最后正好分完;后四种分法,每盘的“苹果”也一样多,但有多余,多余的“苹果”不够再分一盘了。

  师:后四种分法,每种分法中,每个盘子里分的“苹果”同样多,最后多下来的数,它的名字叫做“余数”。

  这样的教学解放了学生的手后,既顺应了小学生的好奇和好动,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轻松愉快地认识“余数”。学生动手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机械地用手做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因为只有在思维的驱动之下,学生才会努力去做得更好。这个过程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而言非常重要。

  三、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畅所欲言

  语言出自于嘴。语言能让学生的知觉和感觉上升为理性的思维,使学生的感觉器官不再受到局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解放学生的嘴,抓住一切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然而,畅所欲言并非胡说、乱说、瞎说,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下列“三重视”:

  1.计算教学重视说算理。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说边算,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然后对齐横线上面数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最后将得数末尾多余的“0”划掉。让学生反复说算理既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又能使学生迅速掌握计算的方法,还能使学生的计算错误大大减少。

  2.公式教学重视说推理。在公式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简单套用”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各自的推理方法。

  3.应用题教学重视说思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题的思路。对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学生通过“说”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本领。而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不断被学生掌握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不断地得到学生的加工并且成为形象、有用的数学知识的过程。

  四、解放学生的脑,让学生巧思妙想

  传统教学总是把学生的脑当做“仓库”,教师不断地往“仓库”里填知识,其结果是学生的脑只能是“知识的容器”。在笔者的科研课题中,有过这样一次调查:笔者出了一道题目:“一头猪重178千克,一头牛比一头猪重4千克,一只老虎比一头牛重5千克,一只老虎比一头猪重多少千克?”在三至六年级中,每个年级挑选20名同学解这道题。这道题的解法有两种,解法一:“4+5=9(千克)”(直觉思维),解法二:“178+4+5-178=9(千克)”(一般思维)。调查中发现:年级越高,用直觉思维解题的人越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因为年级越高,学生受到综合法、分析法解题的强化训练就越多,学生已陷入“要求什么,就必须知道什么和什么;根据什么和什么,可以求出什么”的框框中去了,学生的思维已定势化。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解放学生的大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学生才会出现巧思妙想。

  学生的脑是用来思考的。对于数学学习而言,学生要思考的就是数学学习的对象,就是不同数学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数学知识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中用脑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完全地、充分地、真正地解放学生的“眼、手、嘴、脑”。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愉悦地去观察、操作、表述和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形成和掌握。

  参考文献:

  [1]黄明华.“六大解放”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生活教育,2006(10).

  [2]姜霞.陶行知儿童“六大解放”理论的再认识[J].理论观察,2003(5).

  [3]吴先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效教学观念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