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音乐教育学中与学生的心理互动研究

时间:2014-05-16 17:14 点击:
【内容摘要】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持续加剧,当今学生不断受到来自学校及家庭的双重压力。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且须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音乐教师可以由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敏锐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积极探索

  【内容摘要】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持续加剧,当今学生不断受到来自学校及家庭的双重压力。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且须注重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音乐教师可以由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敏锐地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积极探索音乐问题,以音乐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音乐和人的心理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已有着极其丰富的音乐心理学理念,使我们能够清晰地掌握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认清音乐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对音乐教学及学生心理的互动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心理互动古代文献

  一、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亟须音乐治疗

  央视曾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学某副教授进行专题采访。其在攻读音乐治疗学专业之际,妻子与他离婚了。他的精神受到严重打击,数日萎靡不振,心中的郁闷没有发泄的地方。他的异常行为被细心的教授发现了,教授让同学们给他进行了一次特别的音乐心理治疗。同学们采用各类乐器进行乐曲演奏,而他触手可及的是一只鼓。在治疗刚开始时他仍然不振作,没有办法融进与同学们的合奏氛围里。不过伴随着乐曲的渐进深入及鼓声的导入,他的情绪也不断地投入进去,当鼓点敲得逼近极快时,声音亦愈来愈大。他的抑郁最终得以宣泄,并很快从失败婚姻的阴影里走出,将沉重的思想包袱放下了。

  此段央视专访节目给笔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让笔者联想到许多方面。当今社会的成年人,大多有着较重的生活压力,身心自然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人如此,而那些仍未成年的孩子面对压力,又会怎样呢。当前充满竞争的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接连出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多方面的压力使得这些稚嫩孩子难以承受,而身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才是重点?

  二、音乐与心理的相互作用

  针对音乐和人心理活动二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文献里有大量关于音乐心理学思想的深层精辟的阐述,有关音乐心理学的思想涵盖知、情、意、行等各类心理过程,还与性格、才能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系,譬如儒家思想著作《乐记》里有大量的音乐心理学思想的阐述。要以音乐教育方式去解决学生的心理活动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的音乐文献里所包括的音乐心理学思想。

  儒家的《乐记》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理论作品,其中总结了先秦时期有关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就,是后来的历代封建社会音乐美学原理与音乐创作标准原则,也是一份中国音乐文化宝藏。《乐记》对音乐与客观事物间的关系给予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及“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的看法。意思是,一切音乐源自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人们的思想感情又是受到外界客观事物所影响的。

  音乐其实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人们内心的活动也持续给予音乐新的思想感情。音乐表达了人们的内心,也表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声音与情感间的关系颇为密切,可以说,声音是情感最为直接的表现对象。嵇康的作品《声无哀乐论》里就提到“躁静”一说,它对音调高低、节奏快慢、节奏型的疏密等音响动态与人情绪的躁静、专散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明了的分析,强调音乐形式只是作用于人的情绪而并非情感。身为音乐教师,不只是具备对音乐审美的灵敏心,还要对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反映出的心理活动进行仔细探究。譬如,在音乐课堂上,某个学生在歌唱或在乐器演奏中,音量过大或过小,速度快慢过度,抑或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得烦躁或神态游离,这些都能显示学生有情绪异常现象。某些学生或许把对基础科目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地带进了音乐课,并且没有在短时间内于思想行为方面有所解放。而有部分学生则可能受到家庭的或是其他的社会原因的影响,致使情绪有异常。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异常现象有所警觉,及时与学生交流,认真了解情况,并同班主任沟通,给予他们关怀。

  三、正确运用音乐,改善学生心理

  致乐以治心,音乐可以表现人们内心的情感,也会反作用在人的心理上。音乐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将人们的天赋性情及各类变化充分展现出来,使人们的内心情感能够诱发并宣泄出来,致使人的内心被净化。音乐对人们的心理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说明了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深刻且迅速的。对学生的异常心理情况进行确认后,音乐教师应当尽一切可能采取音乐的方法让学生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音乐教师须调整好自我情绪与心态,不对学生施以不需要的外部因子的影响,也不要过度地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切与重视,免得使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教师应依据学生日常的行为与性格,以及引发其心理异常活动的具体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采取宣泄疏导方式或者是心灵净化的形式,让学生充当制造音乐的主体,引导自身情绪的宣泄,以欣赏音乐的形式,利用适宜的片断逐步使学生心理情况得以改善。最关键的是不管用什么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能自我进行情绪调节的环境,一定不能强制性地影响学生,急于求成只能事倍功半。

  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希望,当前的孩子们身上肩负着家庭与社会的殷切期望,而身为青少年的引导者,教师也应该肩负起对他们的责任,不只是知识的传播,也需要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给予重视,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的心理进行互动,这是其他学科教师难以做到的。故此,要发挥出音乐老师所具备的优势,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须关心每一个学生,以音乐之爱净化学生内心深处的丝丝细尘,以教师们的最大努力使每一位青少年轻松、阳光地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陈丹.《乐记》中的音乐心理学思想探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8(4).

  [2]刘兆吉.《乐记》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1).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