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音乐欣赏课的新风采

时间:2014-04-22 16:26 点击:
音乐反映了社会生活,又给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的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音乐对人有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能激发爱国热情和奋

  音乐反映了社会生活,又给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的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音乐对人有政治思想和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能激发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那么作为音乐教育科研者,面对新形势下的音乐课堂,如何将音乐欣赏课与新课标内容贯穿于课堂呢?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课外方面

  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录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内方面

  可用整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觉。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自然而然中达到了。然后,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典故。

  例如本人在“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快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这样,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们此时热切盼望着我对具体的作品进一步分析,作为引导者我,第二个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已得以达到了。

  再下一步,本人采用启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得出结论。例如在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可以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的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

  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三十里铺》和《月亮出来月亮黄》,学生倾听完,我接着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从而让学生自己确立了研究主题,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学生的思维非常积极活跃,我只是做启发引导:“想一想这两首山歌流行的地区有何不同?”并走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中播放的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

  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了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加以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三十里铺》与《月亮出来月亮黄》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月亮出来月亮黄》是一首流行于贵州的多声部著名大歌。唱大高的有4-10个人组成,分男、女、童声部歌班,一般由两人唱歌声部,其余人唱低声部。在结尾时,唱高声部的两个人往往分成二声部,形成三声部,富有浓郁的生活生息。《三十里铺》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旋律悠扬加上带上滑音的自由延长音,听上去就像通往远方的道路那样悠远,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最后得出有关中国民歌的类型之一山歌的特点——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它不受劳动节奏和动作的制约。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嘹亮、粗犷有力,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比较流畅、秀丽,草原上的牧歌则辽阔、舒展而热情奔放。山歌的题材内容广泛,歌词常带有即兴性,因此山歌的节奏大多是舒展而自由的,音调悠长飘逸,节奏、曲调可随意伸长、缩短,加以变化。有时为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使歌声传得更远,还可以加入呼唤性的衬词、衬句。

  我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感觉到了研究学习的快乐。

  那么在整堂欣赏课对音乐作品具体分析的过程中,本人始终贯穿着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那么作为这堂课的总体教学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即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分析能力。

  我认为,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这一重任就要靠我们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以提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