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降临,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社会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必须就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整体构建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
随着高职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降临,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且持续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而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实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对相关人员的走访与调查,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进一步探讨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就妥善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1关于就业指导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将就业指导课开设为公共选修课的高职院校占45%,将就业指导课开设为公共必修课的高职院校占27%,25%的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课安排为讲座形式。其他的占了3%.在学时安排上,20学时以上的高职院校占39%,30学时以上的高职院校占23%。在授课对象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占调查学校总数的36%,只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占调查学校总数的64%。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设立了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显然,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比重也不断地增加。
1.2关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形式的调查。课题组对就业指导科的授课形式的调查显示,课堂讲授占45%、专题讲座占28.3%、模拟面试5.1%、面对面咨询10.4%、小组讨论及其他形式分别占据7%、4.6%。随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讲授方式由单一的课堂教授向多媒体等实践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向发展。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除采用课堂讲授形式外,还采用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参观访问、模拟面试、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就业指导课授课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1.3关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教学任务主要有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行政人员、两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及系部辅导员等组成。其中兼职教师占总人数的89%,专职教师仅占5%,校外人员占6%。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5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86.83%,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仅占了9.63%;从职称结构来看,初级的教师占45.74%,中级的教师占37.63%,副高级的教师占15.33%,高级职称1.30%。
从专业背景来看,有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及其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48%;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2.96%;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占到总人数的65.56%。从企业工作经历来看,有过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5.89,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84.11%。从是否接受职业指导相关培训来看,接受国家级职业培训的教师占9.83%,接受省、市级职业培训的教师占21.27%;接受过校级职业指导师培训的教师占23.18,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占45.72.从获取职业指导证书来看,获得过国家级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教师仅占11.85%,获得过省市级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教师占17.78%,未获得过任何级别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教师占了70.37%。
1.4关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关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方面,从课程设置时间、教学内容侧重点、学生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如图所示,在课程设置时间上,大一时开设的占9.98%,大二35.27%,大三上学期59.72%。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方面。选教学内容侧重点为“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的占30%;“求职信息把握及应聘技巧”的占21%;就业流程及法律法规的占7%,职业生涯规划占20.31%,求职心理辅导占11.79%,创业教育只占8.8%,“其他”的占1.1%。在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方面,表示“满意”的学生占12%,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6.8%,表示“一般”的学生48.7%,表示“不满意”的学生23%,学生“很不满意”9.5%。由此看来,高职院校目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远远还没有满足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尤其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仍需要不断的补充完善。
1.5关于就业指导课程评价的调查。关于就业指导课程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组从课程评价内容、课程评价方式及课程评价主体等方面展开调查。课程评价内容方面,就业形势、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考核占课程评价的37%,职业生涯规划考核占课程评价的12.4%,就业创业心理辅导考核占课程评价的27.1%,求职技巧考核占9.7%,职业素和基本能力考核10.3%,其他考核占3.5%。显然,评价内容上重认知轻能力的倾向明显。课程评价的方式上,试卷形式占47%,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调查及报告、简历制作等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分别占了9%、7%和18%,出勤、作业、课堂表现为主要内容辅仁日常考核占16%,其他3%。课程评价方式仍以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虽然由闭卷考试变为开卷考试,但整体来说还是轻能力和行为评价,评价方式的单一、不科学。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方面,目前评价的主体是教师、领导和学生,分别占了55%、18.8%、19.7%,行业专家占5.3%,用人单位仅占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