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儿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儿童是借助提问来探索整个世界的,即儿童的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是通过提问来连接的。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提问意识却在慢慢消逝。难负其重的学前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偏离与传统捆绑式的教学导致了儿童提问意识的飘零与失落。学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将儿童成长的被动式转向能动性,同时作为“对话性他者”的教师提供提问的对话空间,这样儿童的精彩观念在思维的延展中才会带着惊喜迸发出来。
精彩观念提问意识对话性他者
提问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头脑中会有无数的未知问题。他们是在对这些丰富问题的探究中来触摸这个未知世界,并不断成长起来的。假如说知识越多,问题越多,提问的意识能力也就越强。可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拥有精彩观念的儿童会越来越少呢?甚至一些孩子从对提问感到为难,渐渐地不敢问、不想问,最后不会问呢?达克沃斯认为这是由于成人的忽视或偏见、社会的习俗或禁忌“阻止孩子们探索他们自己的观念,并使他们觉着没有自己的重要观念,仅有愚蠢的或罪恶的想法”[1]。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审视这个普遍问题发生的机理呢?
一、危机的实态:儿童提问意识的消逝
儿童对世界和生命的感知和体验是直观的、形象的、混沌的,他会用自己独特的感性方式去触摸这个世界,他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富于想象。有人说,儿童的认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许多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圆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越多。[2]具有问题意识的儿童常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绞尽脑汁,搜寻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提问,从而对世界的理解也更为透彻。事实上每个人都具有对新颖事物和现象了解与探究的本能。对于儿童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而又充满神秘感,在他的心灵中自然会充盈着满满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这宝贵的好奇心恰恰是促使他学习的原动力。也只有富有好奇心的人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求知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究更多未知的东西,从而促进完满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探索史,如今这种探索素质已经潜藏于人类的基因当中。同样,儿童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力,不也正是从我们祖先那里承袭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吗?我国自古就强调提问的重要性,《论语·八佾》讲“子入太庙,每事问”,整部《论语》充满着孔子与学生的提问和对答。李政道先生在与青少年座谈时道出了他的求学秘诀:“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显然,提问是人类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必经之路。因此应重视、保护和发展孩子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培养有创新思维的儿童。而且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告诉儿童“为什么”,而是要让儿童问更多的“为什么”,让他们在提出有趣、奇特、少见问题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增强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好奇心在慢慢退隐,探索和求知的兴趣也在慢慢消逝,提问意识在剧减,这是一种危机的实态。国外Eliaso和Cluadia运用现象学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儿童在幼儿园班级里提问的资料,结果显示儿童提问问题的数量很少,而且在这些问题中,也只有零星的认知方面的问题。Brandenburgs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孩子在38个月时说话的18%属于问题,在52个月时有20%属于问题。Boyd从自己女儿两岁起到八周岁止,在每个生日记录其所说的话。在1250句话中,有21.6%是问问题。而Niec的调查发现一个47个月的女孩在13天的谈话中只有11%属于问题。[3]与家庭中的儿童提问状况相比较,儿童在学校中的提问数量更为贫乏。国内费广洪曾对儿童在园的提问状况做过调查,结果发现:141名在园样本儿童中有103名儿童在幼儿园的两个半天(8个小时)里,只有27%的儿童提问了认知问题。在同样的时间长度里,141名儿童平均每人向教师所提问题数量不足5个。他们不仅不向主班教师提问,也不向配班教师提问,更不向同伴提问。在课堂提问中,往往给人以鸦雀无声的感觉。[4]即使一些教师不停地向儿童提问问题,儿童也在不停地回答问题,但是严重缺少儿童主动提问,大部分对话仅仅是一种独白式的问答。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儿童几乎完全沦为幼儿园和教育的附属品。传统的观念是:儿童是属于幼儿园的,是属于学前课程的,教师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把儿童层层包裹起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把儿童与日常的问题世界隔离起来。“仿佛儿童尚未完全诞生,仍被封闭在父母的精神环境中。”[5]从此,儿童就不再对新鲜的事物感到惊奇,不再对日生日落的绚烂景象感到困惑,也不再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抵消了儿童的“生态性生长”。想一想,假如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开始提问,就被给予一大堆的答案,那么我们的身边还有儿童吗?儿童的好奇心究竟到哪里去了?
二、儿童提问意识缺失的反思
提问本是儿童成长的语言,可是当掌握知识成为唯一的功利性目标时,其运用也成为一种最普遍、最具实际效用的现象时,原本正常的提问也就变成非常规的事情了。提问是儿童成长的权利,但是随着教育功利性领域的扩张,提问却走上了难以复归之路。从此想象力消逝,好奇心消亡,提问便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驱逐了。达克沃斯发人深省地问道:所有儿童在其一、二年级都有惊人的智力进步。为什么许多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后就慢下来了呢?在儿童的童年时代晚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智慧究竟发生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