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由2012年至今在江苏省宜兴市小学范围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咬文嚼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由本市中小学教研室主持,依托学科骨干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组建了一支由12个小组组成的学科讲学团,以“讲座+课例”的形式分区域协作讲学,在全市掀起了一场以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核心主题的教学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的、团队的、学校的教研能力,教研水准得以增强。
因此,我们须着力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协作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力:从课题的角度,可以同一课题捆绑式协作,同类课题联合式协作等;从学校的角度,可以结对帮扶式协作,教学共同体协作等;从学科的角度,可以学科强弱结对式协作,学科联合式协作等;从教师的角度,可以志同道合式协作,学术沙龙式协作……我们以那些有效的协作实践使自己的教研力渐行渐强、渐高!
习惯——教研力恒于习惯。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寓言《龟兔赛跑》告诉我们:龟拥有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而这种品质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往直前的优秀习惯。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应是一种习惯。习惯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江苏省宜兴市杨巷小学旗帜鲜明地确立了“习惯孕育优秀”的办学主张。对此,他们这样阐述着:何为教育?养成好习惯。习惯之于学生,乃人生启蒙。蒙以养正,必先规范。君子之学,贵于慎始。少成若天性,好习惯受益终生。习惯之于教师,乃行思集成。养德正身,敏思躬行。垂范引导,精进至诚。大教无痕,润物无声。习惯之于学校,是一种校园符号,一种行为方式,处事特征,是思想的印记,由细节而传神,不见其形状,却可感受其力量。
因此,当教研成为一种习惯,教研力也便成了一种习惯力,它将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并以其持续而恒久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语言、思维、行为等。
由此,我们发现,但凡优秀的教师、团队、集体,都有勤于阅读的习惯,向书本和他人学习的习惯,并在阅读与学习中成长。勤于实践、反思的习惯,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善于从一个新的角度,“寻找另外的办法”。有勤于协作、研讨的习惯。能够倾听同伴的声音,分享彼此的资源。有勤于积累、笔耕的习惯,在教学中注重观察、思考、积累,注重撰写自己教学的行与思。
为此,我们应该引导教师个体、团队乃至整个学校,着力于上述一系列优秀习惯的养成,让优秀的习惯成为催生、固化和恒久教研力的资源。
教研力,它是影响一位教师,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学校品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它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教研力,应该是之于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影响教研力的因素还有许多,如个体的兴趣、动机、需要,领导的信任,工作的业绩,学校的文化等都会对教研力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探究它,将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教研力,是学校品质提升的应然追求!■
【参考文献】
[1]胡金波.教研必须先行[J].江苏教育,2012.4.
[2]林格.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3]马晓洪.走向“真教育”[J].校长,2009.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