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通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对作品作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如何立足教材特点,立足学生认知水平,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做法。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悟。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意识到语文能力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高考指挥棒无形中还是会影响着阅读教学,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于是,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少教师都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以经验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思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教师思想的影响,主自感悟的时间少,导致学生围绕一些解题展开阅读感悟,这样非常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 2、忽视学生探究式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但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最难构建的,因为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流程,学生的思维理解随机性较强。许多教师为了能完成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干预太多,忽视了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于是,阅读课堂上,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成为被动学习者,或者是学生的主动思考也是在教师的预设下。教师苦心设计,课上得非常累,学生疲于应付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导致自主探究的东西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哪能与作者心灵对话?为了让学生在高考取得好成绩,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量习题练习挤占了,探究阅读流于形式。 二.对症下药,构建高效阅读课堂模式 1、感悟式阅读。高中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的主动权适时交给学生,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作品强大的意蕴。由于每个学生生活体验、知识水平的不同,对作者独具匠心的作品语言感悟会不一样,让学生自主感悟,有助于建构多元化的课堂模式,在讨论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在交流中获得对作品相对完整的理解。 如在教学张洁《拣麦穗》一文时,我没有过多干预,也没有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放手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时,我以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为三个大的教学环节,在整体感悟时,我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结合课文思考:谁在拣麦穗?她们在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这是学生第一次自主感悟,学生纷纷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在研读赏析环节时,教师再次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找出感悟最深的句段,并畅谈自己的体会,体会的依据是什么。学生自主感悟与教师主导式感悟明显不一样,感悟体能呈现多元化,有些感悟是教师备课时想不到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在深入探究时,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连在了一起,作品那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描述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和事的故事在学生大脑中清晰了起来,感受到了人性美、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感情。 2、探究式阅读。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有助于学生挖掘作品蕴含的意境,感受作者透过文字语言深藏的作者内心或喜或悲,或爱或恨的情感,从而走近作品,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以及这种心境的社会内容,从而学会《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有的学生找到"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烦躁、不安。学生再次深入课文,并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通过多种探究渠道找到"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些'不宁静'?""会不会是家庭的原因?"但是课文却描绘出家庭和谐的生活,"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还能看出作者对家人的关爱。排除家庭矛盾,学生就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文章的主题情感就逐渐明朗起来。探究式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感悟出作者苦闷的矛盾心情,这看似平静的荷塘却折射着作者内心的苦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