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1]。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不仅社会需要素质教育来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个体也是通过接受素质教育作为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社会经验缺乏,理论水平较低,不能完全正确地对各种社会思潮和观点进行批判吸收。这就需要高教教师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而高校学生的素质如何也将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存亡、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1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亦即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1世纪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要求每个个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勇于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强调高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综上所述,学生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体在思想政治、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法纪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倾向,它决定着主体的感情趋向,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它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 第二,道德素质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指导作用。道德素质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处世态度,对一个人有着极大的作用。拥有怎样的道德素质将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路怎样去走。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员,他们的道德素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知识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增长人的人文科学知识,再造人的人文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理解并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五,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本钱,要能适应各种困难环境中的工作,保持旺盛、充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工作。 第六,创造性素质是指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能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培育创新精神,开发创造灵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往往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直觉和想象力的培养,人文教育比智育更具功效[3]。 另外,高校素质教育还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它主要包括自我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等。 2高校素质教育应做好的工作 第一,教师自身素质教育。 教师是路标,是镜子,要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精神、文化视野、精神道德观念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教学,才能培养学生有广泛的视野和创造性思想。 作为教育者,教师更应强调具备综合素质。现在的学生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知识面宽,身心发展很快。这些都要求教师掌握多方面知识,文理兼通,博闻强记。 教师必须具有创造力。未来教师必须促进自己创造能力的培养,使知识结构个性化。教师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思想方式上有独创和批判的特性,有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好奇心,有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能力,有引导学生的能力。 第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里应随处可见催人奋进的校训、名言、警句,这会为学生提供行为的参照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有很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获得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楼、实验楼悬挂名人画像、格言、张贴行为规范宣传画、标语、定期举办讲座,配备必要的校、班、办公室标牌,以及垃圾箱、痰盂、净手盆、洁具箱、花盆、规划桌椅等,美化校园环境,提倡讲文明,懂礼貌,讲普通话等,营造和谐、文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应研究评价方法的改革。将素质教育、能力发展等加入人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改革。 第四,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 综合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加速学科的交叉渗透,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减少必修课的学时,适当增加综合知识类选修课,淡化专业,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与此同时,改进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取得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