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吉林省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意愿及需求分析

时间:2014-02-19 15:24 点击:
本文利用2013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农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及需求情况,以及农民参与培训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有很强的潜在培训需求,但真正参与的并不积极;培训的供给与农民的需求不平衡,在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加突出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对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及需求进行分析有着极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吉林省中部地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最新情况的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以个案访谈,利用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学生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填答问卷。调查对象中市、县(区、市)的选择主要以调查员所属地区确定,对于村庄和农民的选择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受访者均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剔除无效和不完整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
  1受访者基本信息分析
  根据调研所得数据,笔者从受访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家庭主要收入结构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1.1年龄结构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受访者年龄在20~68岁之间,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45.8岁。其中39岁以下的农民占20%,40~49岁的占44.3%,50~60岁的占30.8%,60岁以上的农民占4.9%。从数据的整体来看,40~60岁之间的受访农民相对集中,比例高达75.1%,这也反映出当前农村优秀劳动力的外流问题,40岁以下的青壮年多倾向于外出打工或完成学业后留在城市里,而留守的劳动力老龄化比较严重。
  1.2性别结构
  根据"一户仅采访一个人,且受过培训的人优先"的原则,最终受访者中男性占75.7%,女性占24.3%,表明参与培训或有参加培训意向的人以男性为主,而女性由于忙于家务、照顾孩子等琐事,参加培训的时间较少。
  1.3文化程度结构
  样本显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居多,分别占到了样本总数的37.9%和42.7%,高中学历的占14.6%,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6%。所有受访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1年,明显反映出受访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而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民的认知能力、培训内容的接受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都会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这也会影响其参加培训的意愿。
  1.4家庭收入结构
  数据显示,70.8%的受访者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或养殖业,几乎占到了总样本的3/4。这说明当前在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也为以下培训内容、时间和地点的改进提供了参考方向。
  2农民参与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分析
  2.1农民参加培训的意愿情况
  在问卷中,笔者根据农民参加意愿的程度,分了4个等级:"不愿意"、"无所谓"、"看情况"、"愿意"。在185人中分别有115人、12人态度非常坚决地选择了"愿意"和"不愿意";而40人选择了"看情况",18人选择了"无所谓"。从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农民还是对培训持赞成支持的态度的。
  2.2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分析
  2.2.1吸引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根据对18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吸引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这两项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47.6%和34.4%,除这两方面外,"获得政府补贴"也是吸引农户参加培训的一个主要因素,表明政府在职业技能培训中仍然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而相对来说,获得证书或学历等因素影响较小。
  2.2.2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因素虽然受"增加收入"和"提高技能"等因素的吸引,大部分农民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但受一些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真正接受培训的农民仍然很少。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进行了调查统计,主观因素方面包括"要交学费而没有钱"、"没时间"以及"自己学不会",选择这三项的农民占49.8%。客观因素方面包括培训内容不合适,培训宣传力度小和培训机构少,选择这三项的占50.2%。从数据上来看,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对农民参加培训的影响比例相差不大。但通过个案访谈和深入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核心因素是客观因素,特别是培训内容。因此,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课程才能真正激发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当然,农民也应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来适应培训的需要。
  3农民参与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分析
  3.1农民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种植及养殖方面的技术
  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农民的培训需求,笔者对农民所期望的培训内容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吉林省农民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种植及养殖方面的技术,40%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而选择市场管理与营销培训的农户比例仅次于农业种植及养殖技术,达到了25.4%,这表明农民现在的市场意识正在一步步加强,农民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田地的种植和牲畜的饲养上,而是以发展的眼光逐步进入市场,获取更大的空间。这一现象,也是与新型农民"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相一致的。但根据统计数据,笔者发现农民对就业技能和创业知识的需求分别占到了13.5%和10.8%,对这两方面关注度不高,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受访者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对外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技能需求不大;其次部分公众的培训价格及职业技能鉴定费用较高,抑制了农民的培训需求。
  3.2农民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现场实习
  调查数据显示,最受农民欢迎的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是现场实习,有43.4%的的农民选择该项,其次是专家田间讲授示范与课堂讲授,分别占26.5%和16.9%,而喜欢电视、VCD等方式的比重较低,仅占9.4%。说明农民还是倾向于更为直观的、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方式。课堂讲授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阐述,直观性相较现场实习和田间示范较差了些,但随着多媒体授课的普及,课堂讲授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也受到了农民的一定认可。而现场实习、田间示范既能直观地看到所传授的技术,又能现场指导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受农民欢迎。
  3.3农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时间、地点、季节等情况分析
  根据表5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培训时间上,农民更喜欢短期培训,选择1天以内的占43.2%,选择2~3天的占35.1%,愿意接受7天以上培训的仅占6%,说明农民不愿意花太长时间集中培训,而更倾向于根据季节和生产的需要随时接受短期培训,这部分农民占到了总数的48.2%;其次,农民喜欢在农闲季节培训,占36.4%,这是因为农民的生产活动具有季节性,培训方式只有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农民没有特别的偏好,选择本村作为培训地点的稍微高一些,占35.2%,选择其他地点的比例都在20%~25%之间,但总体来看,随着交通的发展,培训距离的远近已经不是影响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的主要因素。
  3.4农民对培训机构师资力量的评价情况
  在185份有效问卷中,仅有80个受访者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培训机构的教师素质情况,笔者设置了"很差""一般""较好""很好"四个选项,对参加过培训的80个人进行了访问。结果显示,58.4%的受访者选择了"一般",选择"较好"和"很好"的分别占19.5%和11.3%,这说明培训机构的教师素质离农民的需求还有一段距离,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通过深入访谈,大部分农民表示,培训时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也缺少教学器材的辅助演示,起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教学设施投资也是提高农民职业培训质量的重要方面。
  4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建议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