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中学化学定量实验的教学研究(2)

时间:2014-02-17 15:33 点击:
第三步: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第四步:利用测定结果计算出测定误差并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 2.最佳量的确定 最佳量的测定就是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反应达到最佳实验效果时各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

  第三步: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
  第四步:利用测定结果计算出测定误差并分析导致误差的原因。
  2.最佳量的确定
  最佳量的测定就是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反应达到最佳实验效果时各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压强等实验条件。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最佳的反应量、实验室制取氢气时硫酸最佳浓度等。这类实验的实验原理是根据已有的反应关系,列出对实验的效果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因素,一般要用正交实验方法对实验因素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得出最佳量的关系,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
  其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步:从已有的反应关系引入,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确定每一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第二步:利用正交小助手设计实验,设计出基本的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第三步:依据正交表中的实验顺序,选择相应的实验条件,依次进行实验测定,对每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第四步: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结果,选择获得最佳实验效果时的实验条件,即为实验的最佳量。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
  3.物质含量的测定
  对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量的测定叫物质含量的测定。如啤酒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等。这类实验一般是测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物质的含量,其实验原理是选择一定的物质与要测量的物质进行反应(一般要生成沉淀或气体),然后测定反应物之间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量,用它们的量的关系进行换算,从而测出所含物质的量。
  其基本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二、三步参照"性质的测定"。
  第四步:根据已有的反应计量关系,通过计算将测得的实验结果转化成目标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定量实验基本都是先确定目的量,然后根据计算公式、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确定可测的量,设计科学的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一般要重复实验2-3次),最后分析实验误差或优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