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网络和信息安全带来的问题逐渐成为计算机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信息化深化的重要保障。各类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1-4]。目前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教学计划不够科学[2]、信息安全管理和服务人员严重不足[3]、企业合作意识不强[4]等问题,给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根据在全国部分高校调研的结果和我校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本文分析了信息安全专业的特点,并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一些建议。 1信息安全专业特点 信息安全是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密码学、信息安全、网络和系统安全、网络攻防对抗、可信计算等内容。国家发展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各行各业的信息和系统的安全提供保障,保障国家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信息安全作为本科的一个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和信息对抗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信息安全综合专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承担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1]。信息安全专业具有综合性、至关重要性、很强的实践性三个鲜明的特点。 ⑴综合性:从理论方面讲,信息安全内容包括数学、人工智能、信息论、计算复杂理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具有理论基础广阔和综合性强的特点;从实践方面讲,主要包括信息安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安全防护软件设计与实现、网络安全产品应用和信息对抗技术等,因此要求学生在程序设计、电子设备研发、网络系统相关硬件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⑵至关重要性: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2003年1月美国总统下令制定了网络战略,以便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敌方的计算机系统发动袭击,互联网将成为新的战场,像电力、供水、石油、天然气等许多领域的信息系统都可能成为攻击的目标。可以认为发展信息安全技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信息安全专业作为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主要渠道,具有关系国家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性。 ⑶很强的实践性:信息安全专业不仅需要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能力,而且要掌握数据库系统、路由器、服务器等关键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机制与保障手段。另外,信息安全人才还需要掌握信息的传输、存储方面的安全技术,涉及到通信、电子等方面的实践技术。因此,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性很强。 2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安全专业具有的综合性、至关重要性、很强的实践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因此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经费、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教学研究型高校中更加严重。只有认清当前人才培养的不足,才能对症下药,找到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根据对部分院校调研的结果,对当前教学研究型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为以下四点。 ⑴人才特点不够鲜明,专业优势不明显。目前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开设了信息安全专业,很多院校是由计算机院系开办,其开设的课程以计算机专业为基础,与计算机专业相比,只学习了安全相关的信息安全、安全协议、密码学、安全编程、入侵检测等几门课程,很难形成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的专业特长和优势,也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⑵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由于信息安全专业的特殊性,其实践环节需要用到的软件和硬件非常多,这些软硬件价格也非常昂贵,因此很多实验难以开展。大学四年级集中的实训环节和毕业设计,由于受找工作、考研的影响,部分学生实践时间无法保证,使得问题更加突出。 ⑶学生学习知识不够全面,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应用能力和创新活动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实理论知识的支持,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常是以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为基础。信息安全涉及到数学、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知识,范围非常广,任何一环的缺少都会带来影响。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部分学生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对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因此很难形成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埋下了隐患。 ⑷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首先,相当多的研究型大学存在的一大弊病是学生课堂课时太多而自习时间太少,没有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对大学四年级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极大的干扰。大四学生因为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而耽误课程的情况非常普遍,毕业设计也受到同样的影响。 3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其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上应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办出特色。为此提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并在本校进行了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3.1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是目前高校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效果。 首先,应该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可以适当减少一些课程的理论深度,扩大课程的知识覆盖。例如,对密码学、入侵检测、计算机病毒原理等课程深度可以适当减少,增加数据库安全、安全程序设计、网络攻防、网络安全法规等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与信息安全专业关系较小的计算机类的基础课程进行合并,减少学时,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即可。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原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