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舞蹈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时间:2014-01-23 14:16 点击:
本文主要将从视唱练耳的教学目的、教学意义和舞蹈教学中对于视唱练耳应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解释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为舞蹈专业学生提高视唱练耳能力给出适当建议。
  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通过视唱练耳,学生可以有效提升其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和鉴赏力等。视唱练耳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认同行为,并将其对舞蹈教学中音乐的感知理解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舞蹈学习和实践中。学生在拥有了相关的音乐基本知识和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其对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构建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将音乐与舞蹈加以科学合理的整合,使其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对舞蹈教学提供帮助。
  1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舞蹈专业学生视唱练耳水平普遍不高
  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有限,在经过视唱练耳课程训练之后仍然没有明显的提高和突破,一方面是因为舞蹈专业学生本身音乐基础有限,对音乐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于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节奏等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认知;另一方面,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有问题,很多学校对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减少了视唱练耳课程的课程安排,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我提高。
  1.2基本乐理内容过于繁杂,不适宜舞蹈专业学生学习
  舞蹈专业学生由于没有相关的音乐基础,对于音乐的理解感知能力较为薄弱,其学习的很多基本乐理内容需要与音乐专业所学知识加以区分。而事实上,舞蹈专业所学的视唱练耳内容中的乐理知识跟音乐专业的学习内容一样,使舞蹈专业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和阻力,不能很好地对音乐知识加以理解,阻碍了学生在舞蹈教育学习中的进步。
  1.3专业要求不完善,学生对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要求主要是指在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要求不高,导致学生不够重视视唱练耳的训练和提高。学生认为较为平常的视唱练耳水平就可以应对舞蹈学习的一切问题,而且教学本身对于视唱练耳要求也不高,因此,在日常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就不太重视学习和训练,导致在舞蹈教学时对舞蹈音乐的感悟能力下降,直接影响舞蹈的学习水平。
  2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和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2.1通过视唱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理解力
  通过视唱可以让学生把握音乐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在视唱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并能在音乐感知过程中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应用到舞蹈实践中。理解音乐、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是视唱练耳过程中的重要目的和要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加强对节奏特征、音准、音乐风格以及音乐结构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楚明白音乐的具体结构以及在舞蹈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乐句的区分练习和语气练习,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2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舞蹈音乐节奏感
  音乐作品的框架就是节奏,节奏在音乐中是尤为重要的表现内容,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培养是充分理解音乐的基础和要求,是学生提高音乐认知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挖掘学生对音乐节奏把握本能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加以系统的教学和引导,使学生在音乐作品面前能够迅速把握音乐的旋律,建立强烈的节奏动感意识。节奏训练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和建立节拍的强弱感,在视唱中培养边唱边打拍子的习惯,组织视唱的节奏,把握节奏的变化。在面对较为困难的音乐作品时,可事先将音乐作品分成多个段落和类别,进行单独的熟悉和训练,从各个方面了解节奏特点,把握节奏变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通过具体的身体语言展示节奏变化,使节奏意识不断加强,并通过逐步的训练与舞蹈训练的结合,把音乐节奏感转移到舞蹈教学中,实现舞蹈教学的节奏化。
  2.3锻炼学生通过内心听觉来感受舞蹈音乐
  视唱练耳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练耳,就是锻炼学生对于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可以对音乐的节奏、韵律风格、结构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感知,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理解感知加以转换,运用到舞蹈实践中。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舞蹈音乐的把握和构思,对一种舞蹈可以迅速、准确地构建一个音乐模型,使其风格、情感等符合舞蹈的形式。经过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欣赏音乐名曲并加以听觉分析,可以将学生的听觉能力加以艺术化,达到内心听觉的层次。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