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P.戈尔德马克(美国CBS技术所所长、NE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的一份关于开发EVR商品的计划中,由此在美国社会流行并且扩展至全球。人们对于新媒体的界定都有不同的见解。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在本质意义上是一种面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communicationsforall,byall)的信息流。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等都曾对新媒体的内涵做出了自己的界定,这也显示出人们对于新媒体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和分歧。笔者较认同的观点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新技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传递海量信息,且信息更新的速度呈现几何级递增。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旦教育者和学习者具备相应的新媒体终端应用技能,就可自由获取信息资源。经由新媒体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不同媒介的用户可以实现自由的信息交流,达及"集主体的开放性、工具的先进性、信息的共享性于一身"的效果。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容量小、开展活动速度慢的劣势,新媒体的出现能使其得到极大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移动终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自由搭建教育平台,选择恰当教育内容,及时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2.搭建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 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实施的教育活动多局限于教室内,辅以少量文体活动,各类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多数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伴随新媒体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拓展,教育工作者可依托网络社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数字图书馆等获取大量资料,并在课堂教学、课下实践教育活动中加以运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极大丰富,也较易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应的,大学生也能够运用新媒体技术,方便地获取相关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速率有较大的提升。 3.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囿于传统媒体环境的种种限制,传统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较为单一。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多以马列课等形式呈现出来,教学内容刻板陈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以活泼、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教育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新媒体技术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缩短了时空的界限与距离。 (二)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1.增加了"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各类资讯在信息传播上呈现出"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的状态,传播和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自由。一些思想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乃至各种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调和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大肆传播,诱导青年学生追求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新媒体中获得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和难控制性,部分易冲动和盲从的大学生就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自我。 2.使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遭遇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的优势主导地位,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为多元,认知方式以及所接受知识的内容的可变性更强。思政工作者的传统教育模式被打破,曾经的主导地位也受到极大冲击,学生们的价值取向更为多元。同时,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改革的步伐却远远落后于新的时代变化。我国高校已有的思政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等方面缺乏革新,难以应对新媒体环境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冲击。 3.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新媒体的认识、运用及最终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乐于接受、尝试新生事物的特点,使其成为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推广者,而教育者却往往在此环境中后知后觉,且还存在着接受新媒体的观念滞后、网络应用能力低等不足之处。所以,提高新媒体素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