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大潮中,《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提出的开发内化教学模式为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学本质不是贯输,而是激发;教育活动中最有价值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获取知识的方法。这一观点对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英语听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与其说是"教"会的,不如说是"听"会的。综合考虑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听力水平提高的途径,笔者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对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与相关探索。 一、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中的常见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这是英语听力教师一直思考和不断研究的课题。 "听"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前提。听力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要经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即捕捉到声音信号,把他们想象成单词,再把单词想象成有意义的句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语境将这些句子组织成主题,这一过程纷繁复杂,因此,听力课的教学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但是,其课时安排却十分有限。此外,将听力训练仅仅放在课堂进行,远远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讲"和"练"的关系?这恐怕是很多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听力训练活动中,教师扮演的就是向学生讲解生词,介绍背景知识,然后放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角色。实践证明,该方法既不能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也影响了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听力教学的优势与特点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潜力,从而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该模式着重强调了"三习",即预习、练习、复习的重要性。 的确,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听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师教授了多少,而是学生自己训练了多少,也就是"习"了多少。因此,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其优势和特点是显而易见的。 1.以任务为教学主线 任务型学习背后的主要理念是,当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任务上,他们的学习才会更加有效。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安排布置听力任务,这是开发内化听力教学模式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将学生以往的机械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课堂的训练重点也是围绕"任务"展开,加强练习,并针对"任务"作适当的知识扩充和背景延伸,这样能更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2.以教师为教学主导 该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者和讲授者,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安排和设计教学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包括预习任务、复习任务、课后练习任务(即"三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充当主导作用的多重角色。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像侦探一样分析学生碰到的难点和困惑时什么;在处理听力材料时,不是机械地从头到尾放录音,而是要像导游那样指出有趣味、有价值的地方,忽略无趣的部分,确保学生完成任务。 3.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和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主动地在课前完成了预习任务,下一步的教学才能顺利展开;同理,学生也必须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仔细复习,才能融会贯通,加深理解。所以,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和独立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在以往传统的英语听力课上,教师主要就是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补充讲解生词,然后播放录音、评讲练习。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信息资源的增多,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实践证明,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学生能完成多出课堂训练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听力材料,保证了足够的训练量,从而能够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同时,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适时帮助和指导下,能总结听力技巧和方法,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 笔者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对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的听力教学主要进行了教学环节上的改革与转变。 传统听力课堂的教学环节比较单一。具体而言,以90分钟的课堂(2学时)为例,通常是用几篇不同的听力材料进行时间上的自然切分,重复着"学生听录音-教师提问题-学生做回答-教师讲答案"的教学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