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19-001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归结出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力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人本教育: 一、良好情趣,营造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无论课堂内外,教师都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如课前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进教室,既调整了情绪,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如运用富于音乐化的语言进行师生问好、对答等,以趣引入,情趣相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音乐课真有趣。在教学歌曲《共和国之恋》时,其中有一个乐句是歌曲教学的难点,即:1171|6713|456·|1171|6713|432·‖。通过绘制旋律线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歌曲的跌宕起伏,唱准大跳音程,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爱恋。 二、丰富内容,点燃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首先教师要挖掘现有教材的内容,多寻求那些教材和学生需要的结合点,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其次,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具有浓郁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中学生胃口的鲜活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再次,教师可以选择那些适合中学生的高雅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使他们从高雅艺术中得到心灵的震撼,激发起崇高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三、多元手段,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从发源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有静有动,加上富有情感的配音解说,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感,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而歌唱。 四、完美教学,提高兴趣 艺术贵在创新,一堂音乐课有教学难点、重点,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课前要精心构思、周密设计,作出详细的安排。如采用什么方法入题?设计什么细节启发,如何突出重点?怎样化解难点?音乐教师有时要像一名演员,要演得活灵活现;有时又要像一名故事员,要讲得动听感人。要讲清音乐理论知识对教师来讲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能否生动地讲解,并让学生动情地领会它,掌握它。在听课过程中感觉不到音乐理论知识的枯燥、深奥。感觉不到学习知识的劳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知识。完美的教学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五、准确评价,巩固兴趣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当学生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的时候,我深深的被他们的歌声吸引,触动了我的心灵。唱完后,我说:"你们的歌声比语言更包涵感情,更显深情,我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你们比我唱得更加感人。"同学们演唱得更加投入了。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雨花石》时,我让学生对两首童声合唱《蝴蝶飞呀飞》《和平的花环》进行对比欣赏,并作出评价,有的学生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蝴蝶飞呀飞》充满了童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和平的花环》则充满了沉重的历史责任感,是对历史的倾诉,是对和平的呼唤。"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在以后的音乐评价时学生就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多年来,"分数"一直是音乐学科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在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约束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改变以往的音乐评价方式,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演唱歌曲,而是开展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如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表演的方式、节目的形式、甚至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表演等。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方式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高,表演也大方自如,完全改变了以往考试时紧张的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欲望。 六、丰富实践,拓展兴趣 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获得,也必须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传统的音乐教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学生的音乐艺术实践形式众多,无疑课外活动是加强艺术实践的最佳途径。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形式单调、死板,只知道让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音乐才能的发挥,使学生对音乐教学逐渐丧失了兴趣,因此要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外活动的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音乐专题讲座、歌曲接龙游戏、音乐小品等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声乐、器乐、舞蹈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如音乐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器乐比赛等,热烈的比赛气氛、优美的歌声、动听的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其次要变被动式为主动式的课外活动形式,课外活动要改变从内容到形式都由教师安排的现象,在学校允许的时间里,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如吹、拉、弹、唱、跳等,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社会上的演出,让学生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真正实现人本教学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