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与转化

时间:2013-12-12 16:15 点击:
问题学生这个提法自从人类有教育萌芽的时候起就已经有人提出来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号称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种说法本身就说明孔子的诸多弟子中有问题学生,其实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的学生中的确有一些问题学生。然而大
  "问题学生"这个提法自从人类有教育萌芽的时候起就已经有人提出来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号称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种说法本身就说明孔子的诸多弟子中有"问题学生",其实读过《论语》的人都知道,孔子的学生中的确有一些"问题学生"。然而大教育家孔圣人对这些"问题学生"的态度是"有教无类",这说明教育本身是不分三、六、九等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这和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生存的五个基本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个"问题学生"专家,在他那里的工读学校学生都是些桀骜不训的流浪儿童,可是马卡连柯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冥顽不化而放弃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而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方法去挽救这些离开了人生轨迹的孩子,谱写了一首让教育者们叹为观止的教育史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学生,更要重点去面对那些"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成败,决定着校园教育环境的和谐与稳定,也决定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对"问题学生"所持的态度,是决定教育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这里,笔者的观点是,对"问题学生"只有充分关爱,才能唤起他们脱轨心灵的回归,才能最终让他们回到集体的温暖怀抱。
  一、"问题学生"的由来
  "问题学生"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离开家庭进入学校,都是抱着求学上进的愿望来到班级这个学习集体的。应该说,尽管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但求学向上的愿景和取向还是一致的。所以说,"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失败造成的。柳下惠和柳下跖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命题的真实性。众所周知,柳下惠是遵守中国道德规范的楷模,坐怀不乱的佳话尽人皆知,是大教育家孔夫子的朋友;而柳下跖却被称为盗跖,是强盗头的榜样。这两兄弟在接触社会之前所受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所接受的后天教育却是不同的。由于两个人后天的师从、接触的人、生活的环境等等都不尽相同,所以接受的教育和熏陶也不同,于是才出了盗跖这样的"问题学生"。这说明"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其规律性,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制度、审美取向、价值取向等等都有着深刻的关联。在学龄前,每个学生的养成教育都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和学生所在家庭父母的职业、文化水平、个人修养以及家族的历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父母都是机关干部的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的孩子的差别,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这两个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培养预期也是不同的。同样,生长在城市和生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其接受外界影响的媒介也是不同的,因而对世界的看法也必然是不同的。这两类孩子学前受教育程度也存在个性上的差异。另外,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两类孩子的秉赋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是说,从上述这些方面来考虑,"问题学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再者,社会问题、教育制度存在的各类问题也导致了各种不同类型"问题学生"的出现。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使得一些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学校在应试教育制度的高压下,片面地为了追求升学率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搞什么"分槽饲养",结果使成绩差的学生自信缺失,没有了上进心,最终成为"问题学生"。此外,"问题学生"的出现还与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方法、教育艺术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两个教学因素由于追求升学率,必然会一切向"好生"看齐,从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的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因此,"问题学生"的产生有着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了解了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我们有效地对"问题学生"实施帮助和转化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问题学生"的分类
  由于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不同,因而"问题学生"的种类必然不同,其表现也各有各的不同。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所观察,对"问题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简单归纳,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缺乏自信型。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表现为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对问题的把握吃不准,教师一提问,马上低头,不敢正视。经常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抱着回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在知识的掌握上远离学习群体的主流,成为"差生"。
  2.自卑型。这种类型的"问题学生"表现为离群索居,不合群。从来不和班上的好学生在一起,自认为自己是另类。这种学生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的出身卑微。比如家里是菜农的孩子,学区在城里,分在城里学校上学,天赋原本不好,没有城里孩子的优越感,开始时还不觉得什么,渐渐地,从吃的、穿的、用的诸多方面比较,开始觉得自己和城里的同学差距太大,自然就会产生自卑感。
  3.自暴自弃型。这类"问题学生"是由于学习跟不上,学期中分在了"慢班",觉得上进无望,就抱定了一"水"到底的念头,和教师、班级都不配合,拒不接受任何帮助。在他们看来,教师和同学根本瞧不起他,鼓励的话、劝说的话、批评的话没一句是真的,所以他们一天到晚混日子,没有方向和目标。
  4.我行我素型。这类"问题学生"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学习虽然不好,但是优越感极佳,属于家里特有钱一族。这种学生在校学习不是目的,也不想学习。因为他们不用学习也比别人生活得好。所以,学校的纪律,学校的思想教育、道德规范在他们那里不起作用。平日里说、做的都是享乐主义那一套。毫无集体主义思想,骨子里体现的是不可一世。
  5.自命清高型。这类学生学习特好,为什么也被称为"问题学生"?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有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班级、集体,什么理想、信念,什么道德规范统通不在话下。他们认为,只要学习过得硬,其他都不重要。这类学生通常极其自私,不会为班级出任何力。毕业后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一些人就会变成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因此,也是在思想上需要帮助的对象。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过程的辩证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整个的方法体系有充分的注意。方法体系本身永远不应当是死的东西,不应当是凝固的东西,它应当永远变化着,永远发展着,尤其是因为儿童在成长着,进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我们的国家也在成长着、变化着。"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这段话实际上已经给出了转化"问题学生"的思路。其实说得明白点,就是不要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学生",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的转化。关键词很重要,那就是"我们的国家也在成长着、变化着"。
  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教育要放在国家变化的大环境中来考虑。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而且要成为一名思想家、教育家,要明白"因人施教"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学不是在抽象思想的痛苦煎熬中产生出来的,而是在人的活生生的行动中、在真正的集体的传统和反应中、在友谊和纪律的新形式中产生出来的……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得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地变成一群小野兽"(马卡连柯语)。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吃透这些经典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我们不能一味地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成宝贝,把学习不好的学生当成鸡肋。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因此,良好的纪律,良好的道德品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至关重要。过多的夸奖和惩罚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都是不利的。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因此,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应对处于转型期的学校教育。我们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要多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层面去思考、去实践。"如果我们不向自己提出一定的政治目的,那我们就不能够单纯地去教育人,也就没有权利进行教育工作。没有明确的、广泛的和人所共知的目的的教育工作,会变成脱离政治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些不健康的因素也随之而来,不健康的思潮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戕害,这对教育者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高屋建瓴的思想工作,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育管理行为。这个问题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预先知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能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但是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要明确党的教育方针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教育宗旨。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有志于研究"问题学生"的教育实践者,只要在这一大方向内思考和实践,就一定会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中取得满意的业绩。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