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1-0050-03 作者简介:王华娟(1969-),女,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绍兴市鹤池苑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一、儿童习作需要"童真" 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要学写习作了。起步好坏,对整个习作教学影响重大。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胸中的积蓄写出来,不说假话空话,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消除心中的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表现真实的感情。 (一)儿童习作缺乏"童真" 习作应该给儿童一个真诚的空间,但是,我们的学生一拿起笔来,就似乎成了成年人,想成年人所想,说成年人之话,表成年人之情。平时,与学生随意交谈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富于想象,富有朝气,然而一到作文时,他们基本上是按照成人的说话方式在说话,虽然语法上没有错误,但说的不一定是他们自己想说的话。童真童趣的缺失使本该充满灵气的儿童作文成了一种"机械"产品。 (二)习作评价看重"童真" 2009年,首届"冰心作文奖"评选揭晓,荣获小学组一等奖的是浙江诸暨市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写的《妈妈回来了》,全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爸爸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这篇百余字的短文,这篇不太像作文、更不像高分作文的作文,最终却打动了评委们的心,在海内外五万多篇参赛作文中胜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小学习作的现状、习作教学观念、习作评价的标准和习作教学改革方向等一系列问题的深思。 (三)课程标准重视"童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习作必须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我们都知道,小学习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其热爱生活的情操。如果连倾吐体验感受的话语都要人云亦云,又何谈生活的美好情操呢?看古思今,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只有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真实表达,习作教学才有价值。 小学三年级是习作启蒙阶段,应该让"童真"成为三年级习作的亮点,我们的习作教学才有意义。 (四)启蒙教材呼唤"童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谨记不使用过高的习作标准来要求小学生,小学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热情和乐于用写作表达的兴趣。 这一点我们从三年级上册教材的8项写作训练中就不难看出--八项写作训练,却涵盖了写人、事、物、活动、地方、童话等多项练习,而且,写作的内容与同组中的课文有关联,使得同组中的课文都成了优秀的范例;写作的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联,身边的人、每天都在开展的课外活动……教材就像一位通晓孩子心灵的知心姐姐,在倾听着孩子们的快乐和烦恼。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看到了、听到了许多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把他们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语文园地五》这样的写作训练,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你讲我听、你指导我写的僵化局面,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使写作成为一种综合性活动,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同样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而不单单是写作技巧。 作文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学生写,老师批的传统格局还有很大市场。教材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把习作的实际读者从老师扩展到同学,再扩展到父母,甚至延伸到此外的其他人。交流的方式除了读给别人听,请别人提意见修改,还有装订成习作集或者把作品展示在教室里等。学生写作文,除了要表达内心的感受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动机是获得别人的赞同。教材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和享受成功的需要,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让"童真"飞扬 时代在不断前进,一切都在变,教学的方式也要改变,而始终不变的是"抒真情,写实感"的习作标准。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还原他们的想法,我们的习作教学才是真实而有效的。 (一)让童心在倾诉中袒露 【片段一】《我的同桌》三(3)班何泽洋 我的同桌是蔡毛毛,大大的眼睛,黑黑的头发,美丽极了。 一天早上,蔡毛毛看见我的书包里放着一瓶牛奶,她说:"你的牛奶中午能不能给我一点?" 中午我吃完饭,跑去洗餐具,回来的路上看见蔡毛毛手里拿着一瓶牛奶,跟我的那瓶一模一样。我回到教室看见我的牛奶不见了,只能大声地哭泣。 我的同桌可真会开玩笑,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习作,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倾诉的平台,让他的感情得到宣泄,这就是孩子真情流露的诉求。教师难道不应该呵护孩子这一颗纯真的心灵吗?记得当我和这位同桌谈话,把这篇习作给她看,这位同桌不好意思了,说:"老师,我会拿另一瓶牛奶还给他的!我以后一定不随便拿他的东西了。"我们对待学生的习作,就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想法、诉求和心声,因为儿童有着自己稚气的憧憬、愿望和感受。 (二)让童趣在玩耍中回归 【片段二】《我爱疯狂玩耍》三(3)班朱颢雪记得那天是星期四,我主动留下来帮邹如意做值日。等老师走后,我们在教室里便活跃起来,我和邹如意的"疯狂大战"开始了。邹如意拿了拖把,我拿来一把扫帚,我先发起了"攻击",邹如意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撞了个四脚朝天,我哈哈大笑。忽然,邹如意盘起了腿,坐在地上,翘起一个兰花指,说:"孺子不可教也。"我捧腹大笑,邹如意看时机已成熟,便冲我撞来,还好我反应快,躲过"攻击",不然就要撞个四脚朝天了。邹如意扑了空,直接撞到黑板上,落落散散地飘了下来,我看她紧闭着眼睛,脸色苍白,一副装死的模样。我便把手指凑到鼻前,吓我一跳,没呼吸了。我想:"莫非被我撞死了?不可能。"我刚要去王老师那里,突然,邹如意双手抓住我的一只脚,使我摔了一跤,我被打得"鼻青脸肿"。老师的忽然出现,使我们吓了一跳,我们只好装着做值日。 这篇习作反映了学生真实的生活,他们喜欢玩,而且常搞恶作剧。至于安全问题,他们才不管呢,只管让自己开心就行。而且他们也会动脑筋,想尽一切方式去玩,只要他们能想到的玩法,都要去试一试。这才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只有真实记录学生的现实生活,习作才能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教师走进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接触他们的世界,在玩耍中、活动中、生活中用心捕捉童趣,开掘童趣,童趣定能回归到学生的作文中去。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地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平时,笔者就和学生一起玩,亲自教他们爬肋木或做游戏。学生怀着好奇和兴趣,一边听着老师讲解,一边看着老师的示范,心里琢磨着:脚怎么站,腰怎么用力,腿怎么蹬……同伴们练习时,他们观察、比较、议论:谁会玩,谁不行;谁动作轻快,表情欢快;谁脸色发白,肌肉紧张……轮到自己练习时认真体验,耳边的呼呼风声,从脚底往上冒出一股凉飕飕的冷气,手心渗出湿漉漉的汗水,小腿肚微微颤抖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在作文指导课上,笔者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胖乎乎的小手举成一片小树林,言者兴致勃勃,听者津津有味。讨论后,笔者就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游戏情景用文字写在纸上。这样,个个跃跃欲试,都有内容可写。 (三)让童言在博客中再现 【片段三】《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三(3)班周桐丞 不知道从何时起,天庭里掀起了一阵"网络风云"。上网,打游戏,玩博客,上QQ,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就连一个无名小卒都是"网络强人",像什么玉皇大帝呀,如来佛祖啊,哪吒呀,猪八戒呀什么的,那都不用说了,都是一等一的强。孙悟空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这几天他却愁眉苦脸,原来,他正在为QQ上没有网友而发愁呢!突然,孙悟空眼睛一亮,原来,网名叫"我一定要笑死他"的二郎神加入了孙悟空的QQ,孙悟空就和他开始对话。二郎神:"喂!孙兄,别来无恙!"孙悟空:"是啊!你也还好吗?"二郎神:"哼!你还敢说,上一次我败给了你,让我脸面丢尽,这回我要和你秋后算账!"孙悟空:"好啊!比就比,三局两胜,谁输谁喝洗脚水啊!"二郎神:"好!就这么定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即将拉开序幕…… 第一战弹指神功孙悟空的打字速度可是数一数二的,只见他的手飞速地按动着键盘,犹如练过"弹指神功"一般,这一战二郎神是望尘莫及。 第二战消除病毒孙悟空这回刚上电脑,电脑就出现一排字,您的电脑已被"二爷木马"给侵入,无法打开。孙悟空用手指轻轻一按,病毒一下就没了,二郎神急得又蹦又跳。 第三战疯狂飞车呜呜--汽车开动了,二郎神一马当先,一下就把孙悟空的车给甩了,二郎神非常得意,这一疏忽,孙悟空一下反超了,二郎神一看,但是已经晚了,孙悟空已经到达终点了。没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这里重演了。 这次二郎神伤得很深、很深…… 这是周桐丞同学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想象奇特,极有灵气……孩子们都很喜欢,点击率特高,评论很不错。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语言的艺术魅力,在讲评时,笔者把有些话语突出再念一遍,让学生评赏。自然,加进了这些语言之后,作文平添了几分生动。周同学也顿时醒悟:噢!原来自己的话语竟有如此妙用,于是信心大增。 (四)让童真在赏评中闪光 【片段四】《一封信》三(3)班吕润圻 那是一年级的时候,我正在等待王老师给我们上课。王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说:"吕润圻,来拿你的信!"我走上去,拿了信,回到座位上,听老师讲课…… 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打开一看,有一张折起来的纸,我把它展开,读了起来,纸上写着:"祝你生日快乐!妈妈",还画着一片树叶。我高兴极了,很想回家……好不容易挨到放学,我狂奔回去,急忙做好了作业,等待妈妈归来…… 妈妈回来了,我跑过去,跟妈妈来了一个拥抱,然后开心地说:"谢谢妈妈!" 笔者把这篇文章当做佳作投入校报,让全班学生和家长都来欣赏、评论。在学生自由赏评时,笔者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学生一起交流,一起赏析,一起肯定。言为心声,习作是心灵的自然流露,赏评孩子的作文就是触摸孩子的心灵,阅读孩子的文章时应抓住儿童天真、活泼、单纯的性格特征,用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用亲切的语调进行阐述,让学生在健康愉悦的情感空间中朝着老师诱导的方向前进。 总之,习作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己的一种生活需求,是儿童生活的一种真实再现,是儿童情感的一种自然流淌。我们应该珍视儿童的话语方式,呵护儿童的稚嫩思想,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收获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李小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