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学习是指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协作学习在设计实施上具备五个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和团体历程。协作学习要求学生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在待人处事上团结、友好、共进。对于高校教育,协作式教学则是学校与企业产学合作,教师与学生互动协作,学生与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协作教学主要通过集体完成项目的组织形式,实现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求知能力,发展学生协作过程中的人际交往能力[1]。 1协作学习任务设计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学习都适合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协作学习的任务要经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协作学习的任务应是具有探究价值和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无法完成而协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能够完成的任务。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要想学生有效地协作学习,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协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每个成员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也就是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个体责任。 例如在计算机课"制作班级电子报刊"的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初步设计报刊专版的能力,教师计划以班级为单位推出一期电子报刊,包括时事新闻、音乐、电影、旅游等内容[2]。 ⑴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每个学生完成至少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文章内容包括介绍、感想或评论等部分; ⑵每个协作组必须设计出一个主题的专版,专版至少有协作组成员每人完成的一篇文章; ⑶专版的设计成品至少有以下六个特征:艺术字、标题、图案、花边、广告、正文字体变化。 2组建任务协作小组 小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也是如此,即学习者之间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小组通常包括3~7名参加者,具有特定的目标(长期或短期),同时小组成员应满足某一标准(如知识背景、年龄、兴趣爱好等)。教师和小组成员通过计算机参与协作学习。在决定采取哪种分组形式实现学习目标之前,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分组形式。 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相互取长补短,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年龄、性别、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均衡,利于小组之间相互比较,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教师要引导组建的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或若干个被全体组员认同的目标。目标将把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协同起来,为了达到目标,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及时交流与反思,每个个体的工作与小组的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组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必须建立起相互依赖、密切合作的团体。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体与小组的关系[3]。学生要明确个人的责任是通过保持团体的规模、角色互相依赖、责任到人、随机评价等方法确立的。个体与集体之间要形成积极的依赖关系,从目标、角色、奖励、资源等方面建立这种关系。例如可以将目标细化,每个个体承担一个子目标,子目标完成才能完成总的目标;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为每个成员安排相互联系的角色,如小组长、总结人、检查人、联络人等,这些角色互相依赖、各司其职,体现每个个体的价值。例如初中信息技术课"制作班级电子报刊"的教学中,每组6人,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依据兴趣相同就近分组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 3情境角色扮演 在线讨论由于发言能够实时呈现,讨论的时间有限,所以一般都是简短的语句,展开的讨论也没有固定的程式,主要依靠教师的随机应变和临场的掌控能力。讨论的主题可由教师或讨论小组的组长来提供。计算机教学的有其自己的课程特色,计算机教学区别与其它学科教学的种差有很多:户外环境为主;需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非生产性;计算机知识技能传习,有比较频繁的网络接触性人际交往;侧重于发展学生时空感觉、实践智力;需要机体自我操作与体验等。而在这些特征中,可以归纳出计算机教学的本质特征:操作实践。这个特征既可区别其它学科教学,如物理、数学、化学、音乐、美术、劳动等,又能体现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可以把"计算机教学"的概念界定为:"以信息化技术为媒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双边活动。"[4] 有关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知识、原理、技术环节与要领;技能目标--特指运动技能目标,包括该课、该单元具体的实践操作技术;情感目标--包含心理学、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指标,即个体的兴趣、积极性、情绪状态与集体的合作、交流;体能目标--这个计算机学科特有的目标,通过实训操作和指导让学生能够接受新鲜的事物,从而学习去操控、去挖掘计算机中的奥秘。从而更好地实现意义建构的教学策略。相对来说,情境角色扮演的适应范围更广,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 4具体实施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教师要结合专业实务和职业标准,设计业务公文包与情景,指出工作任务与课程设计。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教学中要求教师为发现式指导型,教师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提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性任务,引导学生协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实践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知识的创造性,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我和挖掘自我的潜能,进而从更深层次地去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共同进步[5]。4.1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训课业设计 本专业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实训课业的训练,学生通过听取老师解析问题、社会实践、校内实训和阅读辅助教材、查阅专业资料,了解相关链接知识,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完成诸如计算机硬件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编程、数据库课程设计。 4.2实训课训练的实践价值 有效的计算机教学就是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教的效果与学生学的效果。这种效果使学生能学练到计算机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终身受用的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如对计算机的态度、兴趣、动机、意志、习惯);这里所说的精力投入是指学生在学练时间所投入的时间与脑力。任务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教学任务是指从行动领域分析中被了解为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6]。教学任务的确定必须遵循以下要求[7]:①教学任务必须有明确目的的工作任务;②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实训课训练的价值,采用任务协作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互助的关系,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相互讨论与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掌握的程度就更加深刻,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增强学习的动力。一系列的任务完成后进行工作总结,就是发现任务协作式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很好的运用这一教学方法,让师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任务选择是否得当,对学生能力培养是有影响的。好的教学任务应满足以下要求[8]:其一,任务涉及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其二,任务使学生感兴趣;其三,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所涉及的内容应接近高校生知识技能结构的顺序与实际知识水平,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有能力完成;其四,任务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五,任务应具有较好的真实模拟的工作情境;其六,任务实施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思维。 5结论 总之,课程内容选择应置于由实际情境建构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之中。如计算机专业电脑服务管理课程内容设计上可采用解决一个问题、注意两个得当、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解决学生电脑服务与管理职业能力训练与发展问题;注意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关系处理得当,注意课程内容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关系处理得当;坚持课程内容与餐饮业务活动相结合,坚持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认证相结合。通过以上对任务协作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运用,期望能够对计算机实践教学有所借鉴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汪凤兰.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计算机教学探究[J].电子测试,2013,21(11):121-122. [2]黄子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6(22):5090-5091. [3]马建华.技校计算机任务教学之任务设计探议[J].才智,2013,28(19):223-224. [4]李生成.任务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实践课程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8(02):213-214. [5]徐柏权.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8(10):147-148. [6]关伟.论高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7(06):271-272. [7]王赢.高中英语与任务教学的结合性思考[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9(06):162-163. [8]岳铁艳.非言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口语任务教学中的开发性探索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08):9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