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我们知道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重要,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化学知识密不可分;化学知识是初中学生必要掌握的学习主要科目之一;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需要有正确的思维思想作为指导,而化学微粒观当属一种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指导思想;从"授之于鱼"和"授之鱼竿"的划分上看,学习具体的化学知识当属"鱼",而微粒观当属于"竿"。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化学微粒观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2.微粒观的主要内容 化学的微粒观是基于物理的微观论而产生的,即物质的物理构成,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1)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 (2)微粒很小; (3)微粒是永不停息的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等。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观事物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知;现在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电子仪器设备观察到微观世界的活动;初中学生有着对陌生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有悖于常理形态的东西能够深深吸引住他们,急于了解其中的"内幕";我们一方面可以借助电子仪器设备首先让他们感知微观世界的奇妙,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世界再大,它都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懂得了这个道理,学生们往往会自己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惊叹。光有表面的观察是不够的,微粒观既然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必要的认知观念,那么我们就应当学生来建立这种"微粒观"。 3.引导学生认知微粒观 3.1引导学生认识微粒 物质决定意识,想要学生认识微粒、了解微粒是很容易做到的;我们不但可以通过仪器观察,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来向学生们展示微观世界的魅力;通过实际观察和音像色彩,让学生接受微观知识不是难事。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这个微粒就是"分子""原子""离子"或是"夸克";这些粒子都比较小,分子比较小,原子比分子更小,那么离子呢?夸克呢?教学当中的层层"洋葱"剥皮法,往往能使得孩子聚精会神的关注,这就相当于"中国盒子",打开一个盒子,里面还有一个小盒子,打开小盒子,里面还有一个更小的盒子……这深深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 3.2普及化学"微粒知识" 学生认识了微粒,但不等同于会运用微粒观去思维,我们还必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微粒知识";无论从生活的角度和化学的角度,微粒知识的例举相当多;当然这种实例越简单越好,越清晰越好;教师们通常喜欢用"水"来阐述微观知识:人们都知道水有三种的形态,这三种形态分别是液态、气态、固态,我们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有的学生回答,是温度造成的;教师可加问:温度为什么能造成水的三种形态,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层层剥茧,学生逐渐明白了"微观知识"。当教师察觉学生已经将"微观知识"深深根植于心的时候,可让学生"自导自演",自己举出例子,然后自己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当中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3微粒观的形成 水电解可以变成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以供人体吸收,氢气可以燃烧;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能让孩子进入情境的深深思考;做为教师,如果只是在化学知识点上让学生们去进行"硬记"或者"速记",那么我们也能估计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见得好;即使今天给学生"一条鱼"、明天、后天再给他,但终究有一天他会"饿",只有将老师手中的"鱼竿"送给学生,学生才有可能"一生一世衣食无忧"。通过多年的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获得。 3.3.1强化记忆实验法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化学实验来演示、推理微粒的存在,并且加深"微粒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具体我们实验的结果来直观描述微粒存在的现象。如:酚酞和浓氨水的实验,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引导孩子自己得出: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结论。 3.3.2比较理解法 我们讲述"微粒是永不停息的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时候,可做对比试验,利用水和酒精相互融合对比在大颗粒中间加上液态或者小颗粒事物,如"花生米"加入"大米"实验;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确实体会出"微粒间有间隙"和"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道理。 3.3.3教学深化模型法 当多媒体技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的时候,化学老师的讲解课程很多情况都带有模型;模型的直观性很好,立体交叉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构成和相互作用。这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对微粒的进一步认识。 3.3.4分析联系串联法 初中学生即使懂得了微粒的知识,如果不懂得运用,那么在他们的脑袋里永远只有知识的记忆;我们现在强调利用外面的有益经验转化为自身素质的教育形式,如何将"微粒知识"转化成"微粒观",完成这一个演变,需要潜移默化的多次记忆"侵蚀"或者叫"强化";伴随"微观知识"的强化,教师可以导入"物质微粒理论"的讲解,从理论的起源、理论的发展过程,最终到处"微粒"理论实践;初中学生通过细碎的"微粒知识",加上"物质微粒理论"了解和深化,就能逐步形成一定的"微粒观";这个"微粒观"属于萌芽期,只是框架式的结构,内部尚处于"空挡";教师需要将更多的化学知识"浇筑"其中。通过反复的分析串联,学生的"微粒观"就会扎实牢靠。 4.结语 新的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观点,而是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施以培养化学基本观念为本的化学教学。"微粒观"有助于初中学生实现思维方式和思维素质的提高,不仅能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深入性,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芳.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黄琼.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物质微粒观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辛本春.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