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过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方向管理转变。学校体育作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重要场所,理应成为关注的学科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修订以及教学方式的调整等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利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此,笔者就初中体育教学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具有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屡见媒体报道的多个学生健康事件,更说明了加强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据《华商报》、温州网、《钱江晚报》等媒体报道,2007年04月温州市某中学一名初三男生在参加体育中考时,突发心脏病猝死;2010年5月,富平县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在参加中考体育考试800米长跑过程中突然倒地,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0年10月,临海市某中学一名学生在一次跑步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送到医院时已停止了呼吸;2013年4月,温岭市某学校一名初三学生在慢跑时昏倒在地,在送到医院前死亡……在这些突发事件中,调查结果显示,意外死亡的学生均未患有急性致死疾病,事发时也未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所在地教育部门的调查也指出,大部分学生的体质较以前有较明显的降低。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改变"重智轻体"的不良思想,对初中体育教育从各方面予以重视和支持,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体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体育教育思想滞后 研究发现,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目前体育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理论及方法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比较明确,但具体到每一个年级和每一个阶段,重点不突出,其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雷同,缺乏创新性。因此,在体育教育目标的定位上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3.体育教学方式不新颖 体育教学方法程序化,虽不是"日复一日",但也是"周复一周"。久而久之,学生对此感到乏味、厌烦,对体育课表现出不积极,敷衍了事,情绪不高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建议 1.明确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的改革,首要的是体育教学的思路和观念的改革。必须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体育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打破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育模式传统思想,构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问题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教师角色要从以往的教学管理者、传授者、解惑者、实施者、执行者转变为新的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创新者和执行者。要实现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不断进修和参加相关的培训与学习,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模式。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态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之外,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方面提高自己,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3.积极构建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何构建新课程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新模式是摆在初中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要创新教育途径,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将体育课外活动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其次,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学项目或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既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锻炼,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四,有选择的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资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探索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有助于初中体育教学科学化的实现,也是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科学的体育与健康评价体系要彻底打破以学生运动技能作为唯一标准的传统做法,建立新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指标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指标,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过程,以及体育运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二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可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相结合等。三是评价手段多元化。可以测量竞技成绩,或是测定学生的体能指标,或是与学生上一学期的运动指标相比较。四是评价结论多元化。评价的结果采用量化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评价的调控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