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同一主题的名家名篇比较 在学习了"至爱亲情"单元的文章后,我要求学生以"母爱"或"父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表现父爱的文章,大多是模仿了朱自清的《背影》;写表现母爱的文章大多是模仿了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材甚至有雷同现象。作文评讲课的前一天,我印发了贾平凹的《酒》、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的受奖演说《父亲的手提箱》、肖复兴的《母亲》《窗前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让学生课后认真阅读。作文评讲课时,学生讨论分析,就不同的写作内容比较,明白"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材料去写作";就作家们的经历、所处时代和自身比较,明白"文章应从自身实际出发,要符合时代特征"的道理,在比较阅读中拓宽作文思路,激发创新思维,写作也更上一个新台阶。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能"授之以渔",必将事半功倍;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在比较中朗读、阅读、写作,必将受益无穷。因此,比较教学法从它的广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来看,不失为当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