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测量性实验为例,不同的测量仪器在用途上也较为固定,比如刻度尺测量长度,天平测量质量等,在突破局限性思维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去测量一些外在看似没有因果关系的物理量,从而挖掘其背后深层次的探索意义,这种求异思维无疑是学生当前亟需培养的。如要求"用一根卷尺测量一堆砂砾间的动摩擦系数",乍一看无从下手,毕竟卷尺只能获得长度,动摩擦因素看起来不仅困难且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妨换个思维:动摩擦系数的获得需要建立在相对运动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实验中最常使用的斜面模型,可以通过逐渐增长斜面倾角使得木块在斜面上发生相对运动,由此可以联想到砂砾在斜面上慢慢滑下形成圆锥体并且不断增高直到即将发生滑动状态,此时砂砾的形态就构成一个经典的斜面模式,以这个斜面上的砂砾作为经典斜面上的木块,不就能顺利获得动摩擦系数了吗? 像此类题目物理中还有很多,都是通过将一些难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通常接触到的一些可测量的简单物理量来进行解答。在这种题目中,关键就是学生设计性实验思维的模式和求异思维的探索精神,可以说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锻炼与培养的重要途径。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性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在个人素质和能力上获得全方位的锻炼与发展,还能够在兴趣、求知欲等情感的激发下为未来个人的发展与价值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倩.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2. [2]杨洪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探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刘文国,王素.中学物理实验室如何为新课程实验教学服务[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5(2):51-52. [4]纵榜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