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凝练传统学科专业特色 从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来看,许多排名靠前的学科都是所在高校多年以来进行重点建设与投入的传统学科。但是,传统是一种"本色",并不完全等同于特色。基础根基良好的传统学科虽然具备历史悠久、学术程度高、逻辑严谨等先天优势,但若自持过高,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眼光,将很难不受到科技发展的冲击渐渐丧失光芒,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学科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其持续保持优势的唯一途径。"特色"既是传统学科的"立足之根",又是其"竞争之本"。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特别是传统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找到学科专业的比较优势,确定学科发展重点,凝练特色和亮点,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优",进而成为全国和世界的优势学科。具体而言,传统学科要突出特色,就必须做强做优或者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产生新特色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特色。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面向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并形成特色,使其中的优势特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此引进和培养国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吸引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创新团队,鼓励其通过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合作培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传统学科的学术竞争力,切实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 2.3加强传统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也是传统学科专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散发生机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当今世界,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成果中,近半数的项目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往往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传统学科专业中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思维方式的拓展,提高了人才培养,特别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还促进了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传统学科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知识创新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高校内部,鼓励和支持多学科共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积极构建校内跨学科和跨学院的交叉学科创新平台。这一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形式,将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自身特色以及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各学科专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发展性研究领域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任务、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高校外部建立协同创新中心,通过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政府部门、高校与行业产业以及高校与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使得高校传统的学科建设一反封闭式的发展模式,冲出樊篱,向社会开放,形成促进学科集成共生、竞相发展的学科生态格局。 注释 ①李宝海,李晓忠.运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改造西藏传统农业.西藏科技,2007(6). ②智瑾,石常省.高校创新文化建设之路径再探.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③李景平.现代管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