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来自农村,学校身处农村,现在我们的生活,仍然受益于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和指导。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对此了解却非常少。学校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学校课程中增加这样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这项优秀文化遗产和文明成果,并在学习、传承实践中进一步拓宽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丰富学生对天、地、人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打造绿色和谐校园。 为了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组,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具体学习要求,同时选取本地东南约1.5亩的空地作为校内实践基地,制订了校内外植物实践基地的规划。 “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使学生知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的变化,增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开发校园实践基地,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开发一套完整的“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融知识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为一体。二是通过校园实践基地的开发,为相关学科提供有关植物类的课程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进一步加强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创新学校德育内容、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花卉类植物的种植活动,绿化和美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三是通过相关植物种植的专题研究,丰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四是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实施新课标服务,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以春、夏、秋、冬四个板块,从认识节气,节气与农谚,节气与节日、民俗,节气与物候,节气与观星,节气与我们的生活等方面编写完成了“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充满诗意和泥土气息,生动有趣。比如:《春天的节气》一课,首先是了解“春雨惊春清谷天”这些春季的节气,随后是安排一个活动“走进春天”,然后是阅读环节“古人眼中的春天”,“清明”“春晓”“春日田家”,随着孩子们的朗朗诗句,诗情画意浮现眼前,尽显自然生态和大美情怀。 目前,该课程已经试运行近一个学期,主要实施途径是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来开展,设计了讲授讨论课、自主学习课、合作探究课、实践体验课等实施方式。学校还针对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研究,围绕科学、语文、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整合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初步试验,深受学生喜爱。 三、“少儿警校、驾校”追求关爱生命和立德情怀 学校根据毗邻海淀驾校的资源优势条件,开发了“少儿警校、驾校”校本课程。该课程立足体现对生命、他人和自我的关爱。 开发这一课程最初的想法就是让来自农村的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北京的生活和学习。随着课程的逐步开发,学校对该课程有了更加明确的功能定位。“少儿警校、驾校”课程开发的目的不仅局限于让更多来自农村的孩子接受交通规则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从小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不断在少儿驾校、警校的实践体验学习中增强小公民意识、锻炼小公民能力、培养小公民人格、发展小公民美德、完善小公民素养。 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的交通标志的学习、交通规则的学习,以及校内、外实践基地的考察、调研和实际体验,还包括少儿警校队列训练、少儿警校规则学习、小警员体能和素养等内容。 学校专门建设了少儿驾校场地、设施,添置了少儿驾校车辆和各种设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遵守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四年级三班的同学还创作了“驾校”小诗:驾校小车大家练,它是我的好伙伴。交通规则记心间,领到驾照笑开颜。 四、“诗意无限、处处课程”校园描绘着社会和谐的绚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