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10-03 目前,社会上存在名目繁多的辅导班,这些辅导班大多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参加学习学生的目的及动力各不相同:有的为了提高成绩,有的是应家长的要求而来,有的是为了弥补课堂听课的不足……然而,课外辅导班的存在是否真的能满足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的种种要求?另外,参加课外辅导班占去了学生们大部分自由活动的时间,与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自然教育、要为中小学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宗旨大相径庭。这难道不该引起社会对辅导班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一个深入的思考?以往的研究中,仅从校外辅导机构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做了阐释。本文将从校外辅导机构存在的本身出发,探究其存在的不合理性,促使其回归教育的本真。 一、校外辅导班及其特点 校外辅导班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形式有家庭辅导教师、老师传授等,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专门的辅导机构。这些机构有的通过对组织的构建、设施及程序的完善,逐渐走向正规且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现代教育机构中,家庭、学校、外部辅导机构三者的结合,显示了现代教育的独有特点,且后者的比重越来越大。 个体的各种智能的先天潜质存在着差异性,兴趣辅导班主要针对的是孩子的某种兴趣,使其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并得以发展。并且发现他们的智能潜力和特点,找出每一个人智能的优势组合,为他们提供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他们去实现富有特色的发展。[1]"小饭桌"一类的辅导班规模一般较小,主要是对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复或赘述,几乎不理会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态度,有的辅导班甚至代替了家长的职务。本文所要讨论存在的不合理性主要是针对"小饭桌"(以下称"校外辅导班")一类的辅导班而进行的。通过对课外辅导班盛行的原因及辅导班的规模、教学内容、师资配备与管理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概括出校外辅导班都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