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通过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来激发自身独立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备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处理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这三者的关系,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好的理论指针。 研究性学习的期始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问题从哪里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怎么走进社区?怎样参与活动?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在《答操震球问》一文中,陶行知反复解释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如果“教育即生活”,就是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而“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个鸟放进林子里。比喻通俗易懂,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的生活即是改造的教育”,学生的生活是多样化的,我们就是要“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学生生活的认识是多么的清晰。所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既然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就必然将目标指向于学生的生活。离开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要想实现教育目标不仅很难,即使所谓的实现也是没有价值的。例如,我们学校一位教师自己上大学时对外星人很感兴趣,工作后让他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他把自己的兴趣“位移”给自己的学生,学生们很苦恼,因为他们只能从电脑上获得一些甚至并不可靠的信息,无法完成“教师”的课题。还有一位教师,他班上有一个同学对三江源环境保护很有兴趣,因为他的父亲在那里工作,正好这个教师是地理教师,也对此感兴趣,于是就让全班同学组成一个大组,一起搞这个课题。不少同学意见很大,因为他们也只能从电脑或者书上获得三江源的信息。最终,这两位教师也弄出了所谓的结题报告,空洞没有内涵。 相反地,有一位教师却不是这样。她把班上同学情况详细地进行了了解,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一直感兴趣也一直想探究的事情。一个张同学说他的邻居做香肚,比戴南其他人家做得好,他一直想知道原因。还有一个同学说,他舅舅家的百叶做得比人家好吃,畅销,他也感兴趣。还有一个同学说,他对班上一个同学学习成绩好感兴趣,很想知道原因。当然,高一学生兴趣点很多,这位教师鼓励学生循着自己的兴趣方向确定自己研究性学习的主题。结果,班上54位同学出现了24个主题,其中正如我以上提到的三位同学的主题不让其他同学参与外,还有几个“单干户”。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地取舍,而是鼓励大家大胆地去研究。因为这位教师知道,“生活即教育”的同时,还要“教学做合一”。尊重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行深入学习探究,但是,尽管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光有兴趣不去学习探究是不行的至少是表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