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稳步挺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模式也日新月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得到了实践的正面检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成功挖掘学生的潜能,能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但是,部分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误区: 其一,小组分组不合理.有些教师没有按照好中差生合理搭配的原则,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搭配,组内分工也模糊. 其二,合作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对哪些探究题需要合作、何时进行合作、怎样进行合作都是盲目的,甚至把合作当作调节课堂气氛的润滑剂. 其三,缺乏师生间互动.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少数教师往往流于形式,表面气氛热烈,本质上却一无所获. 其四,评价机制不科学.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注重教师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等多向性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创新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合作学习中的种种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只有群策群力,以“误”为鉴,才能真正步入高效合作学习的殿堂. 一、合理分组分工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分组和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务必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分组,具体必须把握“两大关”: 第一关:不同层次的搭配.天下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各方面素质一样的学生,产生优中差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发挥“优生”效应,我们只有坚持高中低搭配分组原则,才能使“学困生”在优秀生的带领下得到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切实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优秀生在帮助“中下等”(暂时)学生的同时,巩固了自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按照不同层次的搭配式分组,为全体学生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第二关:小组成员职责明确.每个学习小组4-6人比较适宜的,每个成员的职责也必须分工明确,一般每组可以设置组长、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全面协调组内合作事务,主持人负责组员围绕讨论中心开展讨论,记录员主要担当书面汇总合作学习的结果重任,发言人是代表本组作精彩发言.当然,各个职务不是一成不变的,采取轮流或竞选方式比较适合,特别是组内的核心人物——组长职务必须竞选产生. 第三关:完善小组合作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建立、完善小组合作的规则,有利于小组合作秩序井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合作的成效.譬如,我在平时制订以下四条规则:①组内交流前一定要独立思考,每一个组员必须拿出一个独特的想法;②优秀生必须安排最后发表意见;③在听取别人发表意见时必须尊重对方,做到认真倾听;④表彰敢于质疑,敢于争辩,适度批评应付了事的学生.实践证明:缺乏赏罚分明的规则,合作学习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