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生态有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对生态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此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与生态学有关的课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使人和自然协调发展。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领域广泛的前沿性科学。这就对传统生态学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近年随着高校宏观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如何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时间,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知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教学问题。
一、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生态学教学内容多而且陈旧,理论知识远远高于实验内容,而且生态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内容较少,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重理论、轻实验。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将生态学定义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轻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缺少必要的野外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影响着生态学教学及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由于认识和观念上的局限,传统的生态学主要采用从课本到黑板的教学手段和重教轻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采用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没有真正适应社会发展对生态学教学目的的要求;再加上生态学教学内容多与授课课时少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4.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和反馈教学信息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而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的更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生态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深人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让学生了解到了《生态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因此应把《生态学》中最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讲授。同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还要介绍一些最新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科研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其厌学的情绪,使其感受到生态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2.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突出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作为重要的一环,其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方式上,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手段的调整。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利用多媒体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应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增进师生的直接交流。根据当代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途径来展现大自然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深度和能力。
3.延伸教学时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再加上每个学生理解方面的差异,需要通过课外时间来交流和补充。因此,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通过互联网建立一种“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辅导,并根据反馈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术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断的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生态学》既是一门基础性专业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说,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关键。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独立开设《生态学》实验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计划上,要根据各个高校实验器材的情况,灵活安排实验内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来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学到的是自然条件下的生态学知识,而不是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增强了自身的感性的认识。而且学生从实践中获得了直接的经验和感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实践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生态价值观。
5.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全面发展。教学考核作为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有效的动态评价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仅仅强调最终的考试成绩。因此,在考核方式上不应拘泥于一种方式,而应该将多种方式相结合并进行权重评价,如教师评与学生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业与考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评价内容更要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考核的时间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并积极参与进来,而不再只关注考试成绩。总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的全身心投入、不断探索和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生态学》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摸索、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梅,刘高峰,李中文.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14-15.
[2]陈又玲.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课教学设计[J].高等农业教育,2003,(5):46-48.
[3]李军,陈士俊.注重教学环境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大学教学,2007,(4):43-44.
[4]彭声泽,李燕平.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6):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