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云南省同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云南省也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选修老挝语替代大学英语相关政策,我校积极响应,将老挝语课程列入我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现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浅谈我校小语种替代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关键词:小语种;替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困难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随着中国-东盟的建立,“一带一路”战略的启动,以及泛亚铁路的修建,云南省同周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云南省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合作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桥头堡战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加强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云南省教育厅自2012年起,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出非英语专业学生,可选修小语种替代大学英语相关政策,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一、小语种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云南省的小语种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目前,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云南省各高校,如: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均开设了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专业或课程。并加强小语种教师的人才储备,为开设小语种专业和课程做好准备。 为了响应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同时推进我校外语教学改革,我校于2011年开设了老挝语课程。于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报名,挑选了100名学生,组成2个班,开设了老挝语选修课。2012-2013学年,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了2个老挝语班,开展老挝语教学,探索用老挝语替代《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教学效果。2013-2014学年,我校将五年制大专生、三校生和部分高考英语分数较低的学生划分出来,组成了8个班,开展外语分层教学,开设《老挝语》公共基础课,替代《大学英语》。至此,我校的老挝语教学工作在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中,渐渐成熟。今年,我校还将开设泰语和越南语课程。 二、面临的困难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传递者,在教学活动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东南亚小语种作为近几年渐渐发展壮大的专业,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加之近几年云南省各个高校积极进行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专业的开设及加强教师储备,小语种教师需求量大,导致各个高校的小语种教师大多为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的情况。而且这部分教师,基本都不是师范类学校的毕业生,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训练,且很多教师刚刚毕业便走上教学岗位,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教师角色的适应,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这些教师中大部分均为年轻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职称较低,师资结构不合理。例如我校2名老挝语教师均为2011年的本科毕业生,职称均为助教。 (二)教材缺乏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合理的、科学的教材,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小语种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及教材较少,可选择面较窄的情况。以老挝语为例,目前可选择的基础语音教材只有《老挝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肖立海编著),《老挝语语音教程》(云南大学出版社,黄慕霞编著)以及《基础老挝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黄勇等编著)三本教材。而类似老挝概况,老挝历史等几乎没有教材,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搜集教学材料。而且现有教材大多是用于老挝语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对于高职高专用于公共基础课教学而言,教学内容较多且难。 (三)学生学习不够深入 学好一门语言需要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及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在大学生中开展小语种替代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小语种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且课时有限,学生只能学完基础的语音知识及一些常用的日常对话。一年之后,大部分学生会将学习重心放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去,不会对小语种再进行深入学习,学习的知识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对小语种的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会主动去学习,而只是被动接受,对小语种的学习沦为形式,在小语种语言学习上一无所获。 参考文献: [1]卫彦雄.中国非通用语本科教学反思——以广西民族大学的老挝语教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5):156-159. [2]谢英.老挝语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9(6):146-148. [3]张晖.浅析云南省老挝语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5: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