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环境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在思想品德素质、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家庭环境包括家庭风气、生活习惯、行为规范和家庭教育状况等内容。家庭环境分为家庭软环境和家庭硬环境两部分。家庭软环境是家庭环境的核心,主要是指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具体是指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气氛或者氛围,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与父母的道德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孩子的行为方式等密切相关。家庭硬环境是特定的物质条件,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评判和衡量的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成员的结构、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内容。
2家庭环境的特征
2.1家庭环境具有深刻性的特征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首先受家庭环境的感染和熏陶,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由于每个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才产生了孩子们在性格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千差万别的形态,并且在孩子的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长期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2家庭环境的长期性
家庭环境从各个侧面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不断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和对待事物的看法、观点。孩子就不知不觉地继承了自己父母的一部分价值观和方法论,并且用于解决他们自己今后碰到的各种问题。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2.3家庭环境的广泛性和特殊性
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之中,每个人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广泛性。然而就每个家庭而言,由于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家长的价值观、家庭环境状况的不同,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也具有特殊性,形成了各个家庭的孩子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2.4家庭环境的针对性
儿童和青少年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然而在每一个家庭中,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非常明显。
2.5家庭环境的威信性
父母在孩子心中始终扮演着两种角色:孩子安全的保护者,人生启蒙的向导。子女从小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对子女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话对子女来说具有威信性,如果家长利用这种威信,从小就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品德方面的教育,把孩子引入“正规”的教育模式之中,这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有很大益处的。
3家庭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之间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样,家庭环境也不例外,它是影响个体思想的第一个环境源。
3.1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制约作用
一方面,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风气的变化等都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当青少年处于充满关心、理解与和谐的家庭之中时,会自觉形成宽容、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道德品质。而当青少年处于一个充满矛盾、冷漠关系的家庭之中时,则会产生消极的仇恨和不满的心理,会对青少年一生的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家庭环境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发展。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性格开朗、真诚、宽容,并且有上进心理,他们会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消极的家庭环境使青少年性格孤僻,对人与人之间充满猜疑,总是怕被别人瞧不起,想尽一切办法来取得成功,有时候心理会比较阴暗,这样的人格特点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3.2思想政治教育对家庭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优化家庭环境,进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通过实践活动,能使青少年自觉对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影响进行过滤和净化,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在此过程中,家长也受其熏陶,其思想政治素质也会提高。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熏陶会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对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以及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环境因素特别是微观环境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家庭环境的特征及其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重视家庭环境的营造;树立优化家庭环境的意识,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避免青少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