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素质教育是一个较高的教育目标,它需要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能够起到快速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
1推行的必要性
具备较高人才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人才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解决好做人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其人才素质也会较高,在人才素质与科学素质构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人才素质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在高职院校全力推进人才教育,不仅不能削弱专业技能的培训,相反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推行人才教育也是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责,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忽视了人才素质教育,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普遍缺乏信心,在心理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面对这一群体,高职院校需要承担起为应试教育下缺失的人才素质教育补课的职责。
目前,我国多数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校的基本建设与招生就业中。虽然有些院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开发适合的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是,也主要是在专业课上下工夫,导致了高职教育中的人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体系,随意性较大。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发人才素质教育活动课,用符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及学生特点的人才素质课来统领人才教育,进一步将这项工作上升到教育改革的高度。
2推行的可行性
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是与市场相对接的,这样,高等院校在引进师资、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职业性、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等具有从业经验的教师就,他们是师资队伍的主体。同时,相关兼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更为丰富、生动、直接、更符合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较多,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也具有多样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多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要求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占到教学活动的一半以上,因此,人才素质活动课教学可更好地融入到专业实习实践课程中。
3开设的原则
3.1要符合内在规律
人才素质教育主要坚持三大原则——主体性、情感性和开放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主观能动性。教育者不能强行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生活理念或者做人理念;我们要认识到一种思想不要触动到受教育者的灵魂。主体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摈弃焦躁的心理,不能要求学生怎么样,要让学生自己觉得应该怎样,从而转化自觉行为。
情感性原则可以称之为形象性原则,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寓情于理,就是讲道理,彻底摒弃抽象的说教,例如,好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都是人才素质教育的良好教材。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要通过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感受到教育者的人才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开放的原则包括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两个部分。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是指要突破教室甚至是校园的束缚,将校园文化与环境的建设纳入到人才素质教育的范畴,例如参加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参观学习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则涵盖了思想道德、意志品质、人际交往等各个层面的内容,如进行军训、形体训练、音乐美术欣赏等,最为重要的是对于重大社会热点和事件的关注与参与。开放性原则要求教育者尽量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到人才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各种形式起到综合的教育效果。
3.2适应培养目标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需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具有人才素质高,知识、能力性强的职业人才,毕业生的去向明确,其核心就是能力本位思想。
3.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要改变对高职学生的惯性认识,用新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能够发现很多高职生是将大部分的关注投到了社会多元化与流行动态中,高职生的理性思维不够,感性思维较为丰富,喜欢动手动脚,要针对其这种特点,寻找符合高职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可行途径。
4总结
人才素质教育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人才素质活动要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将自己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参考文献
[1]王维新.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要求与建构[J].石油教育,2009(1).
[2]顾旭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应处理好三个关系[J].教育职业,2008(7).
|